跳到主要內容

潘迪藍:多謝特朗普 東風正壓倒西風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3日 06:35
2017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紅樓夢》的第八十二回中,林黛玉感慨地說:「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其原意是指在封建大家庭內對立的兩方。但毛澤東在1957年11月訪問莫斯科時,曾借用這句話向蘇聯領導人說:「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只因前蘇聯剛在同年10月4日發射了全球首個人造衛星,在太空探索方面領先美國。)


60年後,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相信,中國正在逐步接近實現這個使命。他的計劃似乎是要恢復中國作為亞洲區內無可爭議的強國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本來涵蓋12個國家、志在加強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和外交地位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令中國進一步靠近了其理想。雖然特朗普的幕僚仍然在南中國海揮舞着大棒,但中國正在改變該地區的政治生態。自特朗普去年11月8日勝選以來,中國大陸已取得一些外交勝利。特別是在瑞士達沃斯,習近平在那裏為全球化辯護,令中國搖身一變成自由貿易的捍衛者。


亞投行成員增至82個 抗衡布雷頓森林體系

不過,習近平承諾保持中國門戶開放,其實有些言不由衷,因為中國對於外國投資的審查和限制,仍然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己放棄了領導全球經濟的角色,造成一個空白,中國大陸只是樂意在修辭上填補其角色。在美國退出TPP翌日,由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就宣布,今年將會有大約25個新成員加入,包括加拿大。這將令亞投行的成員增至82個國家或地區,超過由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的67個成員。中國之所以構思出成立亞投行,就是為了糾正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中的不公正,並在制訂全球規則方面發聲。


具體來說,它被設計成「一帶一路」戰略的融資工具,實際上是習近平「讓中國偉大復興」的外交戰略。雖然仍不及美國和歐洲的大型企業併購新聞那麼令人注目,但在2015至2016年,「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00億美元。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根據北京的記錄,中國的企業在6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簽訂了總值1890億美元的建築合約。雖然有些項目最終不會實現,有些項目則與該計劃推動的核心基建設施沒有什麼關係。但不論對中國加上什麼標籤,中國以經濟治國繼續取得進展,「一帶一路」的關鍵部分正在建設中,例如由中國到歐洲的陸路運輸路線。今年1月,第一列由中國直達英國的火車,載有44個裝有衣服和消費品的集裝箱。該列以「東風」命名的火車花了15日,橫跨10個國家一共行駛了1.2萬公里,比海運時間節省了一半。2016年,一共有1702班次的貨運列車由中國直達歐洲,是2015年的兩倍。


建中歐直通鐵路 實現經濟治國

另一個昂貴的基建項目「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包括以鐵路和高速公路將中國的西部內陸連接到阿拉伯海,亦正取得進展。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是通往該走廊的門戶,經過16億美元的升級工程之後,在去年11月重開。巴基斯坦海軍承認,中國將會在瓜達爾港部署海軍艦艇,間接證實了這個港口可能有雙重作用。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中國參與的項目都令人懷疑能否自負盈虧。


據報道,巴基斯坦部署了1.45萬名保安部隊,以確保在「中巴經濟走廊」上工作的大約7000名中國公民的安全。由中國直達歐洲的火車儘管能夠節省不少貨運時間,但亦可能無利可圖。


在斯里蘭卡,由於中國對該國的基建貸款已經構成了該國相當大部分的債務,當地愈來愈多人反對引入更多的中國投資。而且,中國的經濟願景雖然宏大,但它的視野卻相當狹窄──中國以為只要做好基建,貿易就會隨之而來。習近平十分重視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但卻很少提及更複雜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議」(RCEP)。RCEP是一個涵蓋16亞太區國家的貿易協議,乃中國用來抗衡TPP的選擇之一。但是,成功說服多個國家向亞投行提供小量注資是一回事;要推動全世界最大的多邊貿易協議,又是另一回事。


美國亞太區影響力減 或加劇區內不穩

然而,儘管有不少缺陷,中國的基建外交提供了一個積極和正面的願景。相比之下,特朗普卻已經拒絕了和亞太區加強貿易(即退出TPP),削弱了美國在亞太區的影響力,並可能會加劇區內的不穩定。現時要說「東風是否會壓倒西風」,仍然為時太早。但是,除非特朗普提出一些加強而不是削弱亞洲經濟安全的政策,否則中國將會漸漸佔據上風。儘管中國崛起會引起一些人的恐懼,但它會繼續追尋它的亞洲夢,不會受外界影響。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