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胡孟青:4萬點的邏輯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3日 06:35
2017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半年,全球市場政治因素掛帥,政客一舉手一投足被無限放大,股票分析員紛紛政治觀察家上身;政治與經濟關係密不可分,政治影響力大於經濟,惟究竟有幾多股市分析師敢百分百肯定自己對政治形勢之影響是理解透徹,抑或多半只是流於一知半解。實話實說,要分析股市,真正的政治觀察家比我們一眾股評人,現在應該更吃香,只因他們的分析更有內容。


投資者對於市場前景看法徘徊在樂觀與悲觀之間,股票市場價格走勢之反覆已在在表明投資者本身也不太肯定。市場最避忌的就是交易對手風險,現在存在的交易對手不確定因素,已不限於買家、沽家或中央銀行的介入,而是由不同政權牽涉的政治不明朗,構成的風險因素愈來愈明顯。


Political Risk,或簡稱P.R.,變數難料,卻已蓋過了很多本應需要留意的市場題材。環球財經媒體每天主題內容打從去年11月底起,已經由耶倫變成特朗普。日日夜夜特朗普,說得叫人心煩,惟其不按常理的處事方式,既似高明,又偶爾夾雜粗糙、混亂的決定,縱是美國當地的一流分析家,根本難知箇中究竟。


資金趨勢 邏輯依據

既然如此,倒不如還原基本,觀察應真正具意義的市場指標。行家老友鄭家華感到疑惑,另一名老友神七數年前開始看恒指見4萬點,是建基於玄學術數概念,小妹從股市淡友忽然看得比市場任何一家大行更樂觀、更搖身一變成為「胡四萬」,難道又是出術?好奇問及背後理據邏輯何在,一句到尾:Trend is your friend, don't buck the trend。


阿爺樂見資金「留港消費」

任憑牌面因素多模糊,股市是見水即生的市場,連續四周資金淨流入中港股票基金及ETFs,配合同期美股基金見資金淨流出的水向低流現象,還未計被指「滯留」香港的北水。老實說,資是走硬的了,走得出來又焉肯返歸,阿爺樂見資金留港消費、留港炒作,起碼蛇路鼠路不難追蹤;尤其螞蟻金服、陸金所、甚至眾安保險同屬具戰略意義兼敏感度高行業,來港上市是肯定,尚欠交易所之東風而已。指數ETF交易愈見蓬勃,每每對市場產生推波助瀾、火上加油作用,且買賣方便,成本又低,造就愈來愈多「快閃黨」,即使升市亦難免勁chok。


央媽於雞年首個交易日忽然再次變相加息,市場利率是仍有向上空間。從過往紀錄,每有上調逆回購利率,意味着就是整個加息周期的開啟,難怪內地銀行界相信,債市可以衰足一年。去年底債市蘿白章事件、疊加中央對內地樓市政策有所收緊,有迫資金債轉股、樓轉股之趨勢。


港銀加息不遙遠 匯控可重估

從佔據指數權重最高的金融板塊出發,跨國與本地銀行股均受惠於加息。匯控(0005)盈利前景雖仍未被全面看好,惟憑其高達13.9%的一級資本充足比率,足以解除市場最憂慮的派息可持續與否的疑慮。只要肯稍為翻查匯控中期報告或年報較後的頁數,有關利息變動敏感度測試一欄,該行已經通通計算出來:「債息曲線每季升25點子,潛在額外淨利息收入就會額外多逾11億美元。」港元美元掛鈎,本地銀行加息日子亦不會太遙遠,加息有利提升未能轉化成為貸款的閒置資金回報。


縱使加息對樓市負面,惟本地地產股較NAV動輒折讓三至五成甚至更多,派息卻有三至五厘,下跌空間有限。總而言之,Revaluation與Rotation兩大因素足以構成樂觀預期,資金會說話,順勢而為是投資基本。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