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少陽:成交放量爆上 升市添力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3日 06:35
2017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終於突破悶局,連續3日日均成交額維持於850億元以上水平,升穿2月初即市高位23,439點。在新錢流入之下,港股很大機會已進入一個短期的良性循環。


對於今次入市的資金來源,據報來自中資金融機構滯留在港、原用作海外併購的資金。去年底北京為了捍衛人民幣匯率,暫停了所有內資海外併購的審批,當中約100億港元資金,上周已獲當局批准投資港股。早前有外電指,去年中資機構未獲北京審批而遭取消的海外併購金額總值約750億美元,而上周入市的資金,只佔相關總金額不足2%,因此不排除原本打算入市的資金,至今仍未完成入市部署。


新錢流入將帶動良性循環

股票市場每日消息滿天飛,很多時真假難辨,唯一可信的是真金白銀投入市場的資金。因此,姑勿論今次入市的是養老金還是原本打算境外併購的「境外游資」,新錢流入在短期內有望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讓在前高位被綁的資金,得以逐步鬆綁。價格上升本身,亦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機者跟風入市。


上周港股表現稍為美中不足者,是即使大市成交已接近1000億元,指數的上升動力並未夠強,尤其是周五港股高開後即遇阻力,反映投資者在23,600至24,000點關口,仍將有一番好淡角力。


國企領升 國指料率先破52周高

美國股市分析家葛蘭碧(Joseph E. Granville)在《股票市場指標》中創立了一套價量理論,認為股市的成交量為指數價格高低的領先指標。套用其理論,港股近月在經過一輪成交慘淡的上落市後,上周成交金額放量上升,預示後市應該將創出52周新高(即是稍後時間,恒指將升穿去年9月初高位24,364點)。至於推動上周三港股價量齊升的入市資金,究竟是中資還是外資,那其實是無關宏旨。


因此,投資者應該關心的是,大額的成交能否推動港股再創新高,因為如果量升而價不升(甚至倒跌),那往往是確認升市到頂的有力證據。


今次港股升市與過去幾年最大的不同,是帶領大市上升的,已不再是外資保險或中資科技龍頭股,而是傳統的中資國企股。因此,以金融及商品股為主力的恒生國企股指數,預期將率先升穿去年9月9日創出的52周高位,亦印證本欄近月提及,2017年將是Reflation(再通脹)的一年,受惠於利率上調及通脹上升的中資資源股與金融股,或有望一洗過去多年的頹風。


此外,最近恒隆地產(0101)剛公布的業績,雖然未算亮麗,管理層卻向股東發放出一個頗為積極樂觀的信息,就是大陸的零售市場(尤其是高級消費品),似乎有回暖的迹象。此亦解釋了,為什麼向來精打細算的馬雲及沈國軍,會合力以溢價提出私有化經營百貨的銀泰商業(1833)了。截至上周末為止,多隻大型資源股的股價已屢創新高,現時是否仍然值得追入,實在是見仁見智。不過,現時投資者似乎仍未意識到國內的消費零售市道回暖,還是投資者認為恒隆董事長陳啟宗今次會老貓燒鬚?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