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 —— 問題匯集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3日 06:35
2017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編者按:特首選舉明天進入提名期,參選人已陸續發表政綱,交代治港理念。《明報》觀點版為促進政綱探討、觀點交鋒,過去一個月推出「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特首選舉政綱評析系列」,邀請社會各界持份者、專家和學者撰文,就一國兩制事務、行政管治、公共財政、經濟發展、房屋土地、社會福利、教育、青年、文化等未來政策重點,向各特首參選人提出具體問題。系列全數25篇文章現匯集成「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四大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葉劉淑儀及胡國興稍後將在明報發表各人的回應文章,就這份「試卷」提交他們的治港方案,敬希垂注。
《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
■行政管治
(一)有能力在未來5年帶領香港應對外圍的不確定環境(如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可能帶來的經濟衰退和財政波動),以及處理香港內部的不穩定和挑戰(如落實普選、中港關係、社會不公平、個人收入增長停滯及房屋問題等)嗎?
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公民黨執委、「專業議政」召集人郭榮鏗(1月19日)
(二)如當選上任,你在首100天內的優先工作次序是什麼?你將會向社會傳播什麼重要信息,包括你的領導風格、如何改善管治及提高施政成效、如何重建互信、如何回應市民對改變帶來希望的預期?
香港願景計劃執行及研究總監、香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裁馮可強(2月2日)
(三)你上任後會否要求中央撤換白韞六?會否重組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會否立即由退休法官組成委員會監督廉署?會否立即修例監管特首利益衝突?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2月7日)
(四)諮詢究竟是為了什麼?下屆政府如何跳出恐懼和過分自我保護的框框,認真鼓勵公眾參與,開明地與民共議,願意放下身段,敢於聆聽不同聲音,接納多元觀點?恆常的諮詢組織應如何改革,讓其反映社會上的多元政治光譜和價值觀?
文化評論人、教育工作者黃英琦(2月10日)
(五)(1)如何能夠收窄社會和議會內兩端的分歧,讓政改方案得以通過、普選得以落實?(2)如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有否在體制創新上有新的想法?(3)如何解決政黨政治因政治光譜碎片化所帶來的爛攤子?有何方法可以促進政黨健康發展?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2月13日)
■一國兩制事務
(一)你們能不能、懂不懂,甚至敢不敢進退有度地「擦邊球」?核心任務是維護和捍衛「兩制」,免被「一國」吞噬?
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1月19日)
(二)內地事務五問:
(1)高鐵線香港站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通車牽涉的各種安排何時解決?
(2)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已經實施13年,但「大門大開、小門小開」的問題如何解決?
(3)如何促進港人對國家認同?
(4)如何修補與改善跟廣東省關係?
(5)如何理順中央與地方關係?
資深傳媒人阮紀宏(1月27日)
■房屋及土地
(一)眾所周知,香港目前最迫切面對的便是土地問題,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均嚴重不足。新加坡、澳門及深圳等城市都因應經濟及社會發展需要,大規模填海造地。當中,香港的直接競爭對手新加坡已有20%土地是填海得來,而未來更會將此比例增加至30%。請問各名參選人若當選,將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又會否在現有計劃的5個地點和可能會研究的東大嶼都會之外,另覓新地點填海造地,並建立土地儲備?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葉文祺、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朱泰亨(1月17日)
(二)你可以真心「以人為本」地建設這個城市,還市民生活自主權嗎?
城市規劃師,本土研究社成員,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選委林芷筠(1月23日)
(三)房屋問題百結難解,未來政府如何處理?
房協主席鄔滿海(1月26日)
(四)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重訂有效的房屋政策,令樓價回復至可負擔水平,讓廣大市民安居置業,珍惜香港如自己的家?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程騰歡 (2月3日)
■公共財政及經濟發展
(一)如果你當選,你會否再就開徵銷售稅諮詢公眾,然後立法?如果是會的話,又會幾時做?
澳洲墨爾本大學商科(主修經濟學)碩士、執業律師任建峰(1月20日)
(二)社會創新和創效(社會效益),以至可持續發展,香港政府財金政策部門的角色是什麼呢?可不可以從以下4方面論述:
(1)金融管理局的角色;
(2)量度「非物質性」社會效益的準則和相關的數據蒐集和研究工作;
(3)政府採購的程序;和
(4)建立公私營財政協作的模式,例如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等?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黃元山(1月24日)
(三)如何推動「再工業化」的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盡快建立新的支柱產業,讓本港經濟多元發展?
立法會議員吳永嘉(2月8日)
(四)如何推動建立香港品牌,助本港經濟、中小企發展?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主席、立法會議員周浩鼎(2月8日)
(五)(1)基本工程開支的預計增幅是基於什麼假設?是否合理?(2)對監控基本工程開支的機制有何改善建議?(3)能否確保基本工程開支維持在2016年佔本地生產總值3.5%的水平?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2月9日)
■社會福利
(一)下任特首能否脫去原有公共財政的「緊箍咒」,善用現有超過8000億元龐大儲備,訂立「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由20%以下,上調至25%」新指標?面對經濟周期逆轉,當局亦能制訂赤字預算,增加公共開支以刺激經濟或應對社會需要嗎?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1月18日)
(二)21世紀全球化下的香港無法獨善其身,巨大的市場力量,特別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競爭,只會愈來愈巨大;劇化貧富差距的動態作用也不會自動退潮。我們的下屆特首參選人有什麼法子去拆解這個窘局呢?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1月25日)
(三)下任特首有何育兒友善政策以應對人口挑戰?
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2月6日)
■教育
(一)未來政府會否將教育重回正軌,並有短中長期的計劃,切實而全面地為學生源頭減壓?
教協會會長馮偉華(1月31日)
(二)如何重新建立教師群體對政府的信任,爭取大部分教師都能站在政府的這一面而不是對立面?
資深教育工作者黃均瑜(1月31日)
(三)是否會把教育的人才培育放在政綱的三大議題之一?
資深校長戴希立(2月1日)
■青年事務及文化體育
(一)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曾瑞明(1月30日)
(二)你對香港的青年有什麼願景?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2月6日)
(三)如何為業界開拓更多空間?如何與業界建立合作關係?如何完善和落實版權保障?如何提升目前從業者的待遇?如何執行和落實文化體育政策?
立法會議員馬逢國(2月10日)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