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就在宣布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函祝賀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之後翌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與習近平作了長達45分鐘的電話交談。這是特朗普就任以來中美兩國元首第一次通電話,由於他終於向習近平鬆口,同意遵守一中政策,被認為是對華政策的重大轉變,也被認為是中國的重大外交勝利。但應該看到,習特通話僅標誌相互摸底結束,特朗普轉軚是形格勢禁,中美關係並非輕舟已過萬重山,不可盲目樂觀,北京對此應有清醒認識。
特朗普當選後,即破例與蔡英文通電話,並表示要重新談判一中政策,上任20多天來,他先後與20多國元首會面或通電話,但主要大國中獨缺中國,加之他未跟隨前任慣例,在農曆新年向華人拜年,被認為是刻意冷落中國,預示中美關係開局不利。
中國外交軍事頻出擊
特朗普面對現實轉軚
不過,特朗普當選以來言論頻遭詬病,上台後施政連遇挫折,而中國近月在地緣外交和軍事方面屢有斬獲,令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不得不面對現實。
這個現實就是,中國在周邊外交頻頻出擊,大幅改善與菲律賓、越南關係,對新加坡小懲大誡初見成效,與澳紐兩國關係回暖,南海處境已有改善;習近平上月在瑞士達沃斯論壇的發言,亦樹立起維護國際政經秩序的正面形象。在軍事方面,解放軍航母遼寧艦巡航西太平洋,繞行台灣島,戰機頻繁穿越日本列島海峽,並刻意對外展示可打擊美國本土的長程彈道導彈東風5C及東風41,皆被認為是對特朗普當局的震懾。
當然,北京也給特朗普留足了下台階梯。例如,對特蔡通話以及其否定一中的輕佻言論未作高調譴責,只是重申一中原則為中美關係基礎。針對特朗普對貿易投資及人民幣匯率的關切,中方公布了新一輪開放政策,又順勢促使人民幣匯率微升,同時明確宣布:不主動挑起貿易戰,但也不懼怕貿易戰,充分顯示了「力量自信」。
在通話中,習特兩人都透露,特朗普就任以來,中美雙方一直有密切溝通。但兩人卻遲遲未能通話,相信就是因一中政策未能談攏,但最後是什麼因素促成特朗普作出這樣的讓步,尚不得而知。但正如曾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的韓磊(Paul Haenle)所言,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不是因為這是北京所盼,而是因為維持我們的『一中政策』終究是美國利益所在」。他說,特朗普最終得到的結論是,「一中政策不是談判桌上的一張牌,而是桌子本身」。
對合作領域表述不同
深層次矛盾成為軟肋
習特兩人的對話內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中原則。但白宮在新聞稿中,特別寫明「應習主席要求,特朗普總統同意遵循我們的『一中』政策」(to honor our "one China" policy),可謂別有深意。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除了3個聯合公報外,還有一個「與台灣關係法」,這種一個「一中」、中美各自表述的做法,雖是歷屆美國總統的慣常做法,但特朗普如此強調,相信也是留有後着。
習特兩人對兩國合作領域的表達反映兩人關注重點的不同,如習近平列出的中方願同美方加強合作的領域包括經貿、投資、科技、能源、人文、基礎設施等,而特朗普則只對加強兩國在經貿、投資等領域的合作感興趣,可見兩人的興趣點仍未完全對焦。
至於虛的部分,習近平提出,搞好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兩個大國對世界的應有擔當。特朗普則稱,發展美中關係受到美國人民廣泛支持,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可以推動雙邊關係達到歷史新高度。無論是「對世界的應有擔當」,還是「歷史新高度」,都是新提法,不妨拭目以待。
習特通話摸底結束,但中美間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並未解決。考慮到兩人通話的時間點是在日本首相安倍抵達美國官式訪問的前夕,不能排除中美雙方都想做戲給安倍看的因素。
中美深層次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在對華貿易赤字、南海問題,以及人權、知識產權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對華持續施壓,既是民主、共和兩黨共識,也是特朗普最易開刀的領域,上周,由包括前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前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國務院前專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卿坎貝爾(Kurt M. Campbell)等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組成的美國兩黨特別工作組,就在一份原來是為希拉里上台準備的72頁報告中,敦促美國新政府在上述領域對華採取更強勢態度。對此,北京要有清醒認識,預早綢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特朗普當選後,即破例與蔡英文通電話,並表示要重新談判一中政策,上任20多天來,他先後與20多國元首會面或通電話,但主要大國中獨缺中國,加之他未跟隨前任慣例,在農曆新年向華人拜年,被認為是刻意冷落中國,預示中美關係開局不利。
中國外交軍事頻出擊
特朗普面對現實轉軚
不過,特朗普當選以來言論頻遭詬病,上台後施政連遇挫折,而中國近月在地緣外交和軍事方面屢有斬獲,令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不得不面對現實。
這個現實就是,中國在周邊外交頻頻出擊,大幅改善與菲律賓、越南關係,對新加坡小懲大誡初見成效,與澳紐兩國關係回暖,南海處境已有改善;習近平上月在瑞士達沃斯論壇的發言,亦樹立起維護國際政經秩序的正面形象。在軍事方面,解放軍航母遼寧艦巡航西太平洋,繞行台灣島,戰機頻繁穿越日本列島海峽,並刻意對外展示可打擊美國本土的長程彈道導彈東風5C及東風41,皆被認為是對特朗普當局的震懾。
當然,北京也給特朗普留足了下台階梯。例如,對特蔡通話以及其否定一中的輕佻言論未作高調譴責,只是重申一中原則為中美關係基礎。針對特朗普對貿易投資及人民幣匯率的關切,中方公布了新一輪開放政策,又順勢促使人民幣匯率微升,同時明確宣布:不主動挑起貿易戰,但也不懼怕貿易戰,充分顯示了「力量自信」。
在通話中,習特兩人都透露,特朗普就任以來,中美雙方一直有密切溝通。但兩人卻遲遲未能通話,相信就是因一中政策未能談攏,但最後是什麼因素促成特朗普作出這樣的讓步,尚不得而知。但正如曾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的韓磊(Paul Haenle)所言,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不是因為這是北京所盼,而是因為維持我們的『一中政策』終究是美國利益所在」。他說,特朗普最終得到的結論是,「一中政策不是談判桌上的一張牌,而是桌子本身」。
對合作領域表述不同
深層次矛盾成為軟肋
習特兩人的對話內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中原則。但白宮在新聞稿中,特別寫明「應習主席要求,特朗普總統同意遵循我們的『一中』政策」(to honor our "one China" policy),可謂別有深意。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除了3個聯合公報外,還有一個「與台灣關係法」,這種一個「一中」、中美各自表述的做法,雖是歷屆美國總統的慣常做法,但特朗普如此強調,相信也是留有後着。
習特兩人對兩國合作領域的表達反映兩人關注重點的不同,如習近平列出的中方願同美方加強合作的領域包括經貿、投資、科技、能源、人文、基礎設施等,而特朗普則只對加強兩國在經貿、投資等領域的合作感興趣,可見兩人的興趣點仍未完全對焦。
至於虛的部分,習近平提出,搞好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兩個大國對世界的應有擔當。特朗普則稱,發展美中關係受到美國人民廣泛支持,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可以推動雙邊關係達到歷史新高度。無論是「對世界的應有擔當」,還是「歷史新高度」,都是新提法,不妨拭目以待。
習特通話摸底結束,但中美間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並未解決。考慮到兩人通話的時間點是在日本首相安倍抵達美國官式訪問的前夕,不能排除中美雙方都想做戲給安倍看的因素。
中美深層次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在對華貿易赤字、南海問題,以及人權、知識產權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對華持續施壓,既是民主、共和兩黨共識,也是特朗普最易開刀的領域,上周,由包括前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前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國務院前專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卿坎貝爾(Kurt M. Campbell)等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組成的美國兩黨特別工作組,就在一份原來是為希拉里上台準備的72頁報告中,敦促美國新政府在上述領域對華採取更強勢態度。對此,北京要有清醒認識,預早綢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