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宣布,在取得足夠公民提名後參選特首,泛民陣營議論紛紛,有人表示尊重,亦有人擔心梁國雄加入戰團,會打亂民主派選委的全盤策略部署。梁國雄是否代表泛民的最合適人選,言人人殊,但是特首參選人中應該有代表泛民的聲音,反映香港的政治光譜主流。部分民主派選委一直有意「造王」,出於選舉策略考慮,支持來自建制的個別參選人入閘,梁國雄參選令他們處境相當尷尬,可是這也正好提醒民主派選委,勿因「造王」而迷失方向,甚至與個別既得利益集團「合作」,違背民主派的價值和原則。
拓闊特首選戰政治光譜
參選人政見難模稜兩可
梁國雄表示,現時4名特首參選人不能代表民主派,決定參選並非為「攪局」,而是要給民主派選委提供另一選擇,反映「雨傘運動」精神、港人對民主的追求,以及基層長期受遏抑的聲音,他會透過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牽頭的「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爭取收集全港1%選民,即約3.8萬人的「提名」,若不夠提名就放棄參選。社會不同人士對梁國雄評價不一,有人十分支持,亦有人相當反感,惟參選是個人自由,應予尊重。泛民支持者是社會其中一股主流力量,有泛民人士參戰,對促進不同觀點的撞擊和辯論,終歸是好事,也有助迫使其他參選人不能避重就輕,在土地房屋政策、政改、退休保障、取消強積金對冲等議題上,以模稜兩可的政綱和說法,試圖左右逢源,必須說清楚立場。
參選人之中,葉劉淑儀和曾俊華都表示歡迎梁國雄參選,林鄭月娥未有評論,胡國興則似乎有較多保留,認為梁國雄參選是「政治表態多於一切」,「政治表態只會令社會更加撕裂」。參選人的責任,就是表達政治主張和政策立場,胡官的說法值得商榷。不過梁國雄的參選,確實有可能影響選舉形勢,左右其他參選人能否取得150選委提名入閘。民主派選委手握至少325票,還待稍後磋商如何運用。梁國雄參選,有可能令民主派選委的提名票變得更為分散,對票源主要是建制派選委的林鄭和葉劉來說,影響有限,不過,對胡國興和曾俊華來說,或許有一定影響。
胡國興的政綱,最接近泛民立場,梁國雄參選將搶走他不少票源,不利胡爭取入閘;曾俊華表明,希望在整個政治光譜都取得提名票,泛民及建制票都是爭取對象,有學者指出,梁國雄參戰將令部分民主派選委,在支持曾俊華還是堅持原則之間,陷入兩難。梁國雄高舉的參選主張,諸如爭取公民提名、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反對人大8•31政改框架,都是泛民的核心立場,相比下曾俊華卻提出23條立法,以8•31框架為政改起點;要民主派選委拋開原則立場,以記名方式提名曾俊華入閘,並不容易。正如有支持梁國雄參選的人指出,如果有人按照公民提名遊戲規則,取得3.8萬人提名,政綱又符合泛民一貫的追求,泛民不應向梁的參選說不。
泛民造王心切容易迷失
勿為利益集團作嫁衣裳
有泛民人士認為,梁國雄參選攤薄提名票源,最終得益者是「中央屬意」的林鄭,下屆政府將延續梁振英路線,云云。然而無論重啟政改還是23條立法,參選人即使在政綱含糊其辭,惟若要獲得中央任命,都不可能背離中央定下的大方向。如果「梁振英路線」涉及的不僅是其施政風格或民生政策,而是「遵從中央路線」,可以肯定無論誰人成為特首,都不可能顯著背離。既然如此,民主派選委確要慎思,所謂「造王」的實際含意。
民主派選委在選委會取得至少325席,對擴闊選委會內的政治光譜無疑有幫助,然而特首小圈子選舉的最大問題,在於選委會的構成,很大程度是社會各種利益集團的結合,參選人表面上似乎面向群眾,但實際做的是組織「利益集團大聯盟」,導致既得利益很容易凌駕於公眾利益,衍生利益分贓問題。倘若民主派選委為了「造王」,不惜出賣靈魂,跟某些既得利益集團合作,即使最終僥倖成功,實際得着恐怕十分有限,反而有可能成為了既得利益集團謀私的踏腳石,對自身道德高地的長遠損害可能更大。梁國雄宣布參選,其實正好迫使民主派選委三思如何取捨。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拓闊特首選戰政治光譜
參選人政見難模稜兩可
梁國雄表示,現時4名特首參選人不能代表民主派,決定參選並非為「攪局」,而是要給民主派選委提供另一選擇,反映「雨傘運動」精神、港人對民主的追求,以及基層長期受遏抑的聲音,他會透過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牽頭的「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爭取收集全港1%選民,即約3.8萬人的「提名」,若不夠提名就放棄參選。社會不同人士對梁國雄評價不一,有人十分支持,亦有人相當反感,惟參選是個人自由,應予尊重。泛民支持者是社會其中一股主流力量,有泛民人士參戰,對促進不同觀點的撞擊和辯論,終歸是好事,也有助迫使其他參選人不能避重就輕,在土地房屋政策、政改、退休保障、取消強積金對冲等議題上,以模稜兩可的政綱和說法,試圖左右逢源,必須說清楚立場。
參選人之中,葉劉淑儀和曾俊華都表示歡迎梁國雄參選,林鄭月娥未有評論,胡國興則似乎有較多保留,認為梁國雄參選是「政治表態多於一切」,「政治表態只會令社會更加撕裂」。參選人的責任,就是表達政治主張和政策立場,胡官的說法值得商榷。不過梁國雄的參選,確實有可能影響選舉形勢,左右其他參選人能否取得150選委提名入閘。民主派選委手握至少325票,還待稍後磋商如何運用。梁國雄參選,有可能令民主派選委的提名票變得更為分散,對票源主要是建制派選委的林鄭和葉劉來說,影響有限,不過,對胡國興和曾俊華來說,或許有一定影響。
胡國興的政綱,最接近泛民立場,梁國雄參選將搶走他不少票源,不利胡爭取入閘;曾俊華表明,希望在整個政治光譜都取得提名票,泛民及建制票都是爭取對象,有學者指出,梁國雄參戰將令部分民主派選委,在支持曾俊華還是堅持原則之間,陷入兩難。梁國雄高舉的參選主張,諸如爭取公民提名、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反對人大8•31政改框架,都是泛民的核心立場,相比下曾俊華卻提出23條立法,以8•31框架為政改起點;要民主派選委拋開原則立場,以記名方式提名曾俊華入閘,並不容易。正如有支持梁國雄參選的人指出,如果有人按照公民提名遊戲規則,取得3.8萬人提名,政綱又符合泛民一貫的追求,泛民不應向梁的參選說不。
泛民造王心切容易迷失
勿為利益集團作嫁衣裳
有泛民人士認為,梁國雄參選攤薄提名票源,最終得益者是「中央屬意」的林鄭,下屆政府將延續梁振英路線,云云。然而無論重啟政改還是23條立法,參選人即使在政綱含糊其辭,惟若要獲得中央任命,都不可能背離中央定下的大方向。如果「梁振英路線」涉及的不僅是其施政風格或民生政策,而是「遵從中央路線」,可以肯定無論誰人成為特首,都不可能顯著背離。既然如此,民主派選委確要慎思,所謂「造王」的實際含意。
民主派選委在選委會取得至少325席,對擴闊選委會內的政治光譜無疑有幫助,然而特首小圈子選舉的最大問題,在於選委會的構成,很大程度是社會各種利益集團的結合,參選人表面上似乎面向群眾,但實際做的是組織「利益集團大聯盟」,導致既得利益很容易凌駕於公眾利益,衍生利益分贓問題。倘若民主派選委為了「造王」,不惜出賣靈魂,跟某些既得利益集團合作,即使最終僥倖成功,實際得着恐怕十分有限,反而有可能成為了既得利益集團謀私的踏腳石,對自身道德高地的長遠損害可能更大。梁國雄宣布參選,其實正好迫使民主派選委三思如何取捨。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