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未來是數碼科技的天下,個個都這麼說的。新一代會完全融入數碼世界之中,可惜我是上一代。
虛擬世界 港發展落後
虛擬世界已經入侵地球大部分角落,尤其是大都會。城市愈大愈發達,愈能夠接受虛擬世界的來臨。相反香港實在太細了,反而在數碼化虛擬化的過程中落後其他地方,發展得較慢。
Mall的出現就是為了配合廣大的幅員,山長水遠出城,最好就是有這種一站式的大型商場,有酒店有商店有食肆有戲院,一應俱全。不過,現在好了,有了無限大的虛擬世界,一切也近在咫尺。美國本來就十分流行直銷,亞馬遜網上商店亦早在1994年開業,Kindle之後也在2007年推出。
這類網絡平台去到中國大陸就更如魚得水。中國地方也大,北京也是一處用腳走不了多遠的城市。中國人民更需要互聯網。到商店購物怕受騙,讀報章看電視新聞報道也怕不盡不實。到淘寶選購,還更有保障。上網接收資訊,更快更真。今天的WeChat,簡直就是一個超級手機程式,集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和Uber,還有其他功能於一身。你還可以用它來付費存錢,幾乎像銀行一樣。與其信任領導,中國人民似乎更信任馬雲。
可香港不一樣,香港地方小,人口密集,什麼也在左鄰右里。走一轉銅鑼灣或旺角,沒有東西是買不到的。要跟人聊天?上討論區?找高人問意見?表店有專家有老行尊,先達、信和、高登亦一樣臥虎藏龍。不過正如我開始時所說,數碼世界是年輕一代築起的烏托邦,是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國度,他們就是不想出外,不想跟人親身交往,不想到銀行,不想學習待人接物,不想學習社交禮儀。他們覺得那些是上一代的阿諛奉承,是舊社會的食古不化,是模擬世界的限制規條。而這一切在新的虛擬世界中,都一一土崩瓦解。你覺得他們抗交朋結友,他們辯說他們的網友可成千上萬,而且更來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並且不分種族,不分疆界,不分貴賤。雖然在網上很多人用虛假身分,但他們卻可以吐真話露真情,更坦誠待人,更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之前以為科技始終掌握在美國人手裏;但看到今天中國人創製出來的手機程式比美國的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才明白到,整個科技演變根本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除了向更快更新進發之外,在前面的路牌上,還寫着更brief更simple。
90秒視頻 可以說什麼?
幾年前的部落格到今天的網誌已經叫你別寫那麼多字。一年前的視頻還可以三分鐘,半年前已經縮減至兩分鐘,今天的極限是90秒,而且必須在頭十秒內已經有足夠留住網民眼球的吸引力。我之前不禁想,在這麼短的90秒之內,可以說什麼?說出來的,拍出來的,跟其他人又可以有幾大分別?而且就算再好,匆匆一瞥,不會再看,亦無法再看。在社交平台,再孤芳自賞,都有百九幾個朋友。縱不人人每日更新,一天都有二三十條新動態新消息。兩天不看,便累積了五十條,你根本不會看過去的動態消息。想看,也找不到。這麼快的更新頻率,這麼多資訊,這麼簡短的資料,有用嗎?可以一直這樣維持下去嗎?世界真的會變成這樣?
會,因為我們已經回到古代的寓言世界。釋迦牟尼用寓言說道理,耶穌都一樣。今天我們再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故事,一切影像就是現代寓言,每次都只有一個重點,沒轉彎抹角,沒拖泥帶水,沒喋喋不休,讀的都是tag line,分析都靠圖表。facebook和WeChat成為新一代的宗教福音,你每天瀏覽一下,看到一兩條感人短片,就好像讀到一兩個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一樣,總會得到一點啟發,總會有片刻歡愉,這就是未來數碼文明的發展方向。
可惜就正如Genius電影《筆羈天才》裏所提到的一樣,故事愈來愈短了。如果托爾斯泰活在今天想寫《戰爭與和平》,大概應該不會有和平,其實戰爭也沒有,寫了一個W字,就要收筆了。
文﹕佘宗明
虛擬世界 港發展落後
虛擬世界已經入侵地球大部分角落,尤其是大都會。城市愈大愈發達,愈能夠接受虛擬世界的來臨。相反香港實在太細了,反而在數碼化虛擬化的過程中落後其他地方,發展得較慢。
Mall的出現就是為了配合廣大的幅員,山長水遠出城,最好就是有這種一站式的大型商場,有酒店有商店有食肆有戲院,一應俱全。不過,現在好了,有了無限大的虛擬世界,一切也近在咫尺。美國本來就十分流行直銷,亞馬遜網上商店亦早在1994年開業,Kindle之後也在2007年推出。
這類網絡平台去到中國大陸就更如魚得水。中國地方也大,北京也是一處用腳走不了多遠的城市。中國人民更需要互聯網。到商店購物怕受騙,讀報章看電視新聞報道也怕不盡不實。到淘寶選購,還更有保障。上網接收資訊,更快更真。今天的WeChat,簡直就是一個超級手機程式,集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和Uber,還有其他功能於一身。你還可以用它來付費存錢,幾乎像銀行一樣。與其信任領導,中國人民似乎更信任馬雲。
可香港不一樣,香港地方小,人口密集,什麼也在左鄰右里。走一轉銅鑼灣或旺角,沒有東西是買不到的。要跟人聊天?上討論區?找高人問意見?表店有專家有老行尊,先達、信和、高登亦一樣臥虎藏龍。不過正如我開始時所說,數碼世界是年輕一代築起的烏托邦,是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國度,他們就是不想出外,不想跟人親身交往,不想到銀行,不想學習待人接物,不想學習社交禮儀。他們覺得那些是上一代的阿諛奉承,是舊社會的食古不化,是模擬世界的限制規條。而這一切在新的虛擬世界中,都一一土崩瓦解。你覺得他們抗交朋結友,他們辯說他們的網友可成千上萬,而且更來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並且不分種族,不分疆界,不分貴賤。雖然在網上很多人用虛假身分,但他們卻可以吐真話露真情,更坦誠待人,更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之前以為科技始終掌握在美國人手裏;但看到今天中國人創製出來的手機程式比美國的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才明白到,整個科技演變根本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除了向更快更新進發之外,在前面的路牌上,還寫着更brief更simple。
90秒視頻 可以說什麼?
幾年前的部落格到今天的網誌已經叫你別寫那麼多字。一年前的視頻還可以三分鐘,半年前已經縮減至兩分鐘,今天的極限是90秒,而且必須在頭十秒內已經有足夠留住網民眼球的吸引力。我之前不禁想,在這麼短的90秒之內,可以說什麼?說出來的,拍出來的,跟其他人又可以有幾大分別?而且就算再好,匆匆一瞥,不會再看,亦無法再看。在社交平台,再孤芳自賞,都有百九幾個朋友。縱不人人每日更新,一天都有二三十條新動態新消息。兩天不看,便累積了五十條,你根本不會看過去的動態消息。想看,也找不到。這麼快的更新頻率,這麼多資訊,這麼簡短的資料,有用嗎?可以一直這樣維持下去嗎?世界真的會變成這樣?
會,因為我們已經回到古代的寓言世界。釋迦牟尼用寓言說道理,耶穌都一樣。今天我們再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故事,一切影像就是現代寓言,每次都只有一個重點,沒轉彎抹角,沒拖泥帶水,沒喋喋不休,讀的都是tag line,分析都靠圖表。facebook和WeChat成為新一代的宗教福音,你每天瀏覽一下,看到一兩條感人短片,就好像讀到一兩個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一樣,總會得到一點啟發,總會有片刻歡愉,這就是未來數碼文明的發展方向。
可惜就正如Genius電影《筆羈天才》裏所提到的一樣,故事愈來愈短了。如果托爾斯泰活在今天想寫《戰爭與和平》,大概應該不會有和平,其實戰爭也沒有,寫了一個W字,就要收筆了。
文﹕佘宗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