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選舉的一個議程是看參選人對重啟政改的態度。從美國目前的局勢來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參考的角度。
美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分化,每一個行政命令都引起社會巨大的爭議,甚至出現大規模的街頭行動。即使是一個擁護特朗普的講者到大學演講,也會導致大學生焚燒雜物、衝擊大樓阻撓,要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
社會嚴重分化成因是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交織。這次美國總統選舉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特朗普與希拉里的動員能力十分強大、競選言辭十分激烈、選舉承諾十分誇張:特朗普說失業率5%是騙人的,實際數字可能是42%;經濟增長率目前的2%是不可以接受的,他的經濟政策可以帶動6%的增長。然而,當競選承諾不能兌現時,所引起的反彈也是巨大的。
競選出現的人身攻擊、特朗普可被攻擊的「事迹」罄竹難書;希拉里的電郵風波,以至丈夫對婚姻不忠,也成為選舉話題。不但造成雙方名譽損失,對雙方選民形成對立情緒,即使在選舉有了結果之後,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這次選舉結束之後,希拉里支持者無法接受結果,紛紛上街抗議,並聲稱特朗普不是他們的總統,完全違背了民主選舉的意義,即是佐證。
民主選舉要是在理性的情况進行,競選雙方以及支持者,通過對國家前途的辯論與選擇,然後尊重選舉結果,則是民主制度的示範。然而,美國民主歷史悠久,運轉手段嫻熟,反覆試驗成功,在這一次還是大幅倒退,不但出現大規模的街頭暴力,連民主黨在兩院成為少數黨之後,也玩起拉布戰術。
反觀香港,如果年前政改成功,這次普選特首,社會分化與撕裂,不知道還會出現什麼亂子。在這種情况下,考慮重啟政改,實在值得三思。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美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分化,每一個行政命令都引起社會巨大的爭議,甚至出現大規模的街頭行動。即使是一個擁護特朗普的講者到大學演講,也會導致大學生焚燒雜物、衝擊大樓阻撓,要出動防暴警察驅散示威者。
社會嚴重分化成因是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交織。這次美國總統選舉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特朗普與希拉里的動員能力十分強大、競選言辭十分激烈、選舉承諾十分誇張:特朗普說失業率5%是騙人的,實際數字可能是42%;經濟增長率目前的2%是不可以接受的,他的經濟政策可以帶動6%的增長。然而,當競選承諾不能兌現時,所引起的反彈也是巨大的。
競選出現的人身攻擊、特朗普可被攻擊的「事迹」罄竹難書;希拉里的電郵風波,以至丈夫對婚姻不忠,也成為選舉話題。不但造成雙方名譽損失,對雙方選民形成對立情緒,即使在選舉有了結果之後,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這次選舉結束之後,希拉里支持者無法接受結果,紛紛上街抗議,並聲稱特朗普不是他們的總統,完全違背了民主選舉的意義,即是佐證。
民主選舉要是在理性的情况進行,競選雙方以及支持者,通過對國家前途的辯論與選擇,然後尊重選舉結果,則是民主制度的示範。然而,美國民主歷史悠久,運轉手段嫻熟,反覆試驗成功,在這一次還是大幅倒退,不但出現大規模的街頭暴力,連民主黨在兩院成為少數黨之後,也玩起拉布戰術。
反觀香港,如果年前政改成功,這次普選特首,社會分化與撕裂,不知道還會出現什麼亂子。在這種情况下,考慮重啟政改,實在值得三思。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