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矛盾政策 急需遠見? /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7日 06:35
2017年02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確是個集矛盾於一身的爭議人物。就以他從競選期間就大舉反對被當代舉世市場經濟體奉為圭臬的自由貿易以及美國商家海外投資來說吧。在當選後、上任前的兩個月裏,特朗普已陸陸續續「拉回」好一些多年以來即已在國際尤其是所謂正崛起國家裏投資設廠的美國企業,謂要重新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未聞特朗普拉回自己海外投資
然而細觀起來,這可是很奇怪的一項政策,因為由特朗普所領導的商業集團,多年來也少不了在美國海外的各項投資、經濟合作等,可也沒聽過特朗普以前、現在甚至未來將會把在海外的事業王國「拉回」美國。特朗普甚至不屑如前幾任美國總統般,成立「不予過問的基金」(blind trust,把在上任前的各項商業利益納入其中,以免身為總統時所做出的政策決定會與這些利益產生衝突),而只是把經營權交由其子女輩去處理。遲至當下,竟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富商,不但公開炫耀與特朗普的多年緊密商業伙伴關係,什麼因此可從另一方面拉近美國與彼等所在國的特殊關係云云,甚至還有蠢蠢欲動意圖仿效特朗普的富商從政之道,在各自所在國出來競選國家領導人的!
這倒是很發人遐思的。試想,以後在世界各地不但建立起一系列的右翼意識形態的政權,但同時也是一連串的主要是富商治國的政權。如此的各地寡頭當政的局面,不知會是個環球大搞經濟建設的「共榮圈」,抑或是個勞動群眾權益大受剝削的「地獄門」呢,那也還是個未知數。至於自由貿易這些年來所帶給美國消費者的各項好處,就更為無可估量了。如之前所述,美國無論是聯邦或州層次的各項嚴格監管,還有勢強力大的工會,是造就在美國經商或生產成本高昂的主要因素。但美國民眾對於如五花八門的日用品,還有生計必需的各項如金融等的服務,無論如何還是有所需求的。那要維持對消費者來說不至過於高漲的價格,這些商家除了遷到美國海外生產或提供自大半個地球以外多傳來的遠程服務(如電話查詢等),通過自由貿易的原則免稅或低稅地「繞回」美國來,也實在別無他法。撇開特朗普屬下的企業也多有使用海外生產的物品以及他的一些競選宣傳品也是生產自海外不談,難道如美國商家紛紛「響應」特朗普的號召把生產與服務調回美國,一般美國民眾以後還得以享有低廉的物品與服務價格嗎?而物價的高漲,難道就非得成為特朗普整天琅琅上口的「美國第一」的慘重代價嗎?
近日以來,特朗普持續採用簽發行政命令的手法來減免各項被尤其是重商的共和黨人看成是累贅的監管條款。如早前特朗普就以相似於「廢黜」奧巴馬醫療保障法令的手法,通過行政命令來減緩執行在世界金融危機過後不久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加強監管華爾街金融活動的法令。其實,特朗普是毋須聲嘶力竭地威迫美國海外企業回流的,只要他繼續以各式各樣的行政命令,或與主導國會裏參眾兩院的共和黨議員通力合作,減免起碼美國聯邦政府無論是在金融、環境、勞工等方面的各項嚴格監管,那麼這些企業還是會乖乖地排着隊回來美國發展的。無他,正崛起市場國家雖然表面上經商成本比美國低了一大截,然如彼等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層面的高度不穩定,以及其他如貪污腐敗等隱藏式經商成本也不見得太低。所以只要美國得以放鬆監管,美商還是會有大批回流的。
然而美商的回流當然也還是會有代價。在國際上,這意味着美國對於各國經濟的影響力會有所下降,連帶在戰略、政治、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就一落千丈了。而把勞動密集型行業回流美國,到了當下的社會也未必會有美國人肯幹這些工作,到頭來兩頭不到岸不就更為淒慘了嗎?經濟這東西還是有其「無形的手」的,可以加以鼓勵、刺激一番;但如勉為其難的話,到時的反彈,輕者美國從此買貴貨,重者的話會壓縮消費的欲望,那麼那時要把業已一蹶不振多年的美國經濟加以復興,就更為難上加難了!
建圍牆不切實際 粗活誰來做
再說美國要在與墨西哥邊界建起圍牆吧。直率地說,我認為這是一項完全不切實際、肯定會有損美國經濟發展的舉措。將心比心,幾乎每一個發達社會(可能唯有日本與韓國較少)都會把一些社會上粗重骯髒的工作交由來自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人民來幹。美國、歐洲甚至東南亞少數國家皆會如是做。大家不會高聲張揚此事,但也心照不宣。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隨着發達國家與地區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地居民也就更為「挑工」來做了。在美國,墨西哥人以至更廣義的拉丁語系人士正是幹這些粗活、重活的首要人選,無論彼等的身分是合法抑或非法。那如這道美墨圍牆真的建了起來,大多墨西哥人與南美人進不來美國了,那麼以後由誰來幹這些粗重的工作呢?一般養尊處優的美國人真的肯委身來幹嗎?還有,上述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假如真的回流美國了,捨了這些不辭勞苦的墨西哥工友,敢問還會有誰來幹呢?特朗普據說是個現實的商賈性格,而且也很直率,希望這一點他能早日看見,不至浪費大家的時間、資源。
至於「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特朗普外交政策方面,近日也有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政策發布,起碼是說辭(但在特朗普政權裏,政策與說辭在大多時候也很難加以釐清)。如之前特朗普常被認為是以色列的堅定盟友,但近日白宮卻放話說什麼雖然認為猶太人殖民區不是中東和平進程的阻擾,但擴建這些殖民區也無助於和平進程。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實在耐人尋味。而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特朗普上任前有釋放出友善的信號,但看來特朗普到目前尚未「投桃報李」,甚至把取消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克里米亞問題繼續綑綁在一塊。
踏實的經濟與外交政策或許正是美國目前重振其國力所迫切需要的強心針。但無論如何,更為長遠與全面的考量,還是制訂政策的不二法門。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