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內地資金抽緊 短期最大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6日 06:35
2017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雞年首個交易日,人行便送市場一份「厚禮」,繼春節前上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10點子後,上周五又上調7天、14天及28天逆回購利率10點子,7天及1個月常設借貸便利(SLF)利率上調10點子,隔夜SLF由2.75厘升至3.1厘,升幅達35點子。另外,央行允許不符合MPA考核的機構申請SLF,但有額外100點子懲罰。中國貨幣政策已確定轉向,餘下疑問是力度有多大,政策有多緊,股債商品三市齊跌但幅度有別,未必反映加息影響力差別,與不同市場的槓桿水平關係更大。


中國有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迹象,由去年第四季加大MLF投放、減少短期逆回購來提升市場加權平均利率,最終引發債災,到春節前後乾脆上調SLF、MLF及逆回購利率,並盛傳人行已出手壓制新增貸款投放量。背後原因一是外部風險不斷加劇,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朗普,中國須抓緊時間加速去槓桿,二來經濟數據理想,實體經濟能承受10點子甚至更多的加幅,這幅度連同政策收緊的預期,又足以迫使金融市場,特別是債市去槓桿。


就上周五的表現看來,債市沽壓仍大,但反應已沒有去年債災般劇烈,相信去槓桿已有初步成效,惟過程遠未結束;商品整體受壓,但不同品種表現差距大,如今年升幅較大的螺紋鋼最受壓,滬鋼大跌達6%,但滬銅、滬鋁等跌幅則相對較小,後者僅跌0.4%,顯示貨幣政策收緊對商品只是宏觀上的利淡,但供求關係、供給側改革等因素,卻為商品帶來支持。市場對不同品種區別對待,亦顯示投資者情緒並無恐慌,看基本因素多於一切,待相關股份高位完成整固,有力再展升浪。


加速去槓桿 股市比債市硬淨

至於股市,A股表現較弱,兩市成交額見逾兩年新低,港股則先跌後回穩,當中汽車股異軍突起,動力股吉利汽車(0175)再破頂(有指今年銷售目標達100萬輛、按年增長達三分之一)。以人行上調全期限利率,股市表現屬偏強。加息雖提高企業融資成本,3個月至6個月後經濟或會轉弱,但一來步入加息周期意味經濟同樣已進入自然增長期,股市往往易升難跌,二來加息幅度輕微,相對於逾5%的PPI,對企業盈利影響微乎其微,三來人行加息是針對金融市場借短放長、債市槓桿過高等問題,只要CPI不高於3%,加息幅度便會相當有限。此外,港股現時的格局是由下而上為主,由個股和板塊基本因素主導,對宏觀消息的反應亦相對平靜。


港股市底無疑是偏強,但年初至今升幅已不小,市場對於特朗普帶來的風險亦愈來愈憂慮,暫時恒指料以反覆為主,最終整固後是向上還是向下,則很視乎特朗普出台的政策。移民政策雖然引起國內外強烈反對,但特朗普全無懼色,繼續不斷點燃火頭,有分析指這或許是其政治策略,一來令對手失去焦點,二來鞏固其原有的支持者的忠誠度,繼續將美國分化,挾接近一半的民意去剷除原有精英階層的既得利益,再不斷安插人員到各重要職位,逐步清除異己(經歷過去5年的政治環境,香港人對此過程應該很熟悉)。


市場現在最擔心的是邊境調節稅。特朗普對此稅仍未有明確方案,但大方向是美國製造的產品稅率低,進口產品則上升。從經濟角度出發,此舉變數非常大,始終美國是消費為主的經濟體,製造業只佔GDP約12%,若進口商品價格急升引發通脹,對匯價、債息、民眾最終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均帶來巨大變數,主流看法是新興市場製造業會重挫,美元升值。但從政治角度看,短期卻會大幅提升中下層民眾支持,特朗普顯然會重視後者。


美邊境稅變數大 左右新興市場

特朗普一言一行都影響着金融市場,上周五特朗普簽署一項總統令,對2010年推出的多德—弗蘭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進行全面複審,以削弱其影響力,為廢取該法案鋪路,銀行股立即爆升帶動,道指重返20,000點大關。若現時策略追漲殺跌,很易左一把右一把,主流部署會傾向待壞消息出現才低吸。因此,資金暫不會貿然高追,寧待中美大打貿易戰,或至少特朗普的威脅已於市場體現後才出手。


另要留意,本周將有6250億元逆回購到期,下周則達9000億元;2月15日有1515億元6個月MLF,另還有約6000億元臨時流動性便利等待回收。由於貨幣政策已明確轉向,人行也未必會續期,同時MPA未合格者向央行借SLF又要額外罰息100點子,2月份內地金融市場流動性壓力非常大,可能較外圍強勢有更大影響力。


[張兆聰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