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債市仍欠佳,雖然有部分投資者已逢低吸納,尤其在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前夕,避險情緒一度令債市孳息回落,反映市場對特朗普政府的擔憂,但現時各發達國家國債收益率仍在高位。
美債連遭拋售,中國大量拋售美債,日本此前連續兩個月成為美最大「債主」。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連續6個月減持美國國債,減幅力度5年來最大,持有量跌至1.05萬億美元,相對於2014年的高峰1.32萬億美元,累計減幅達2700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亦大幅減少,反映中國正在沽出美元資產來購回人民幣,以穩定跌勢急速的人民幣匯價。
歐債回報低 歐盟寧逆市增持美債
但在中、日減持的同時,作為全球前三大美債持有者的歐盟卻在逆勢增持。根據國庫資本系統的資料顯示,歐盟在去年11月擁有1.24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較前月大幅增持了9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更報道,自2014年以來歐元區投資者累積增加了高達5780億美元美國債券市場的投資。歐盟的增持一方面來源於歐洲央行買債計劃(QE)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美債的回報仍高於歐洲國家債券,相對來說更有「投資價值」。
然而,隨着政府債券的吸引力愈來愈低,全球央行已經開始由海外國家債券逐步轉向公司債券甚至股票權益,以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接近零水平的收益率令自瑞士至南非的央行都在逐步減少所謂「超安全」的政府債券的投資方式,全球央行史無前例的開始以收益最大化為重要目標。芬蘭央行投資部主管Jarno Lives表示,自2014年低利率環境開始,就已決定考慮投資股票。Invesco最新公布一項關於包括歐洲、南非及中東在內的18個央行投資經理的調查顯示,有80%表示會進行更多的股票投資,43%表示會購入更多的公司債券。這項改變至關重要,愈來愈多的央行開始僱用外部的投資基金管理非傳統央行資產。
發達國尋求增長 棄債投股
在過去的15年裏,央行的策略與現時大大不同,尤其是一些新興國家,為了抵抗經濟下行壓力,不惜放棄匯率,令本國貨幣大幅貶值以提振實體經濟,這就需要購入大量的國家債券如美債等以增加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外匯儲備高達11萬億美元,而1995年是1.4萬億美元。現在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在以「印鈔」的方式處理匯率問題,但有效直接調控匯率的外匯儲備則不能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因此對於多數發達國家央行而言,增加投資回報勢在必行,亦顯示債券牛市已過去,是時候調整投資策略了。
我們認為今年債券市場不如股票市場表現的狀况仍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投資者需謹慎部署債券相關的投資,可供參考的如高息債券及通脹掛鈎債券等,以提高投資組合對抗通脹能力。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美債連遭拋售,中國大量拋售美債,日本此前連續兩個月成為美最大「債主」。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連續6個月減持美國國債,減幅力度5年來最大,持有量跌至1.05萬億美元,相對於2014年的高峰1.32萬億美元,累計減幅達2700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匯儲備亦大幅減少,反映中國正在沽出美元資產來購回人民幣,以穩定跌勢急速的人民幣匯價。
歐債回報低 歐盟寧逆市增持美債
但在中、日減持的同時,作為全球前三大美債持有者的歐盟卻在逆勢增持。根據國庫資本系統的資料顯示,歐盟在去年11月擁有1.24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較前月大幅增持了9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更報道,自2014年以來歐元區投資者累積增加了高達5780億美元美國債券市場的投資。歐盟的增持一方面來源於歐洲央行買債計劃(QE)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美債的回報仍高於歐洲國家債券,相對來說更有「投資價值」。
然而,隨着政府債券的吸引力愈來愈低,全球央行已經開始由海外國家債券逐步轉向公司債券甚至股票權益,以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接近零水平的收益率令自瑞士至南非的央行都在逐步減少所謂「超安全」的政府債券的投資方式,全球央行史無前例的開始以收益最大化為重要目標。芬蘭央行投資部主管Jarno Lives表示,自2014年低利率環境開始,就已決定考慮投資股票。Invesco最新公布一項關於包括歐洲、南非及中東在內的18個央行投資經理的調查顯示,有80%表示會進行更多的股票投資,43%表示會購入更多的公司債券。這項改變至關重要,愈來愈多的央行開始僱用外部的投資基金管理非傳統央行資產。
發達國尋求增長 棄債投股
在過去的15年裏,央行的策略與現時大大不同,尤其是一些新興國家,為了抵抗經濟下行壓力,不惜放棄匯率,令本國貨幣大幅貶值以提振實體經濟,這就需要購入大量的國家債券如美債等以增加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外匯儲備高達11萬億美元,而1995年是1.4萬億美元。現在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在以「印鈔」的方式處理匯率問題,但有效直接調控匯率的外匯儲備則不能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因此對於多數發達國家央行而言,增加投資回報勢在必行,亦顯示債券牛市已過去,是時候調整投資策略了。
我們認為今年債券市場不如股票市場表現的狀况仍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投資者需謹慎部署債券相關的投資,可供參考的如高息債券及通脹掛鈎債券等,以提高投資組合對抗通脹能力。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