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鍾倫納:21世紀初民主難題的根治策略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4日 06:35
2017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近百多年來,全球各地紛紛推翻帝制和殖民統治,或擴大了參選權後,不但普遍停滯和倒退(請見拙文〈21世紀初出現的民主結構弱點〉,《明報》2017年1月7日),還露出獨裁復蘇的可能。


最嚴重的獨裁復蘇例子是希特勒帶來的全球烽火,令德國內外數千萬人死亡、數億人無家可歸。他是民選出來的,跟現况不同的是:那時德國戰敗割地賠款,民生艱苦舉國同心,這跟最近特朗普在美國當選總統的民情不同。美國目前國強民富,貧民生活條件也優於許多外國中等階層。選他那不足半數的選民則各懷己意,反對希拉里容易,長期支持他則難測。上台之初也許可像杜特爾特那樣在菲律賓大殺毒販和吸毒者,暫時滿足民粹主義者一時之快,但也會很快引起多方反對,那時他會怎樣反應?


20世紀前的獨裁者有長期營造的勢力如軍隊、特務或世家支持,21世紀的野心家和機會主義者則可短期間利用硬化理性主義(請見拙文〈從特朗普當選看「硬化理性主義」失效〉,明報2016年12月12日)的氾濫和冒升,透過民選得權,並會利用民粹的急躁情緒,不顧各種民主制衡,迅速行事。但由於支持基礎不厚,反對聲浪也快速上升。


根治策略須超越政治

有人因特朗普不怕失信而相信他會務實行事,卻不理會他好勝和蠻幹的作風自幼不變,及他多項生意失敗包括冒大險而致破產的事實。有人希望他能接受賢明而理性行事,但他的剛愎自用卻已成積習。競選時無人「敢逆龍顏」的情况屢見不鮮;不依情理出牌而能當選,更提高他的自信。他目前委任的大都言行極右。共和黨內那些認為他不宜當總統的軍情界主管固然不獲用,溫和派領袖如布殊等也不讓旗下成員加盟,特朗普只會更加獨斷。他情緒用事(例如半夜罵人)、目標不清(如辯論會中把火力集中在主持人而非政敵)、隨便樹敵(包括共和黨領袖,軍情部門、商界和高科技領袖,女性,新移民,異教徒,盟國和亦友亦敵的國家……),這個比孫悟空更無禁忌者將會把美國和世界帶往何方?民主制度如何降低他帶來的風險,和避免以後同類人當選?根治策略須超越政治:


(1)鞏固制度和法治:堅決按照原定的法律、政策和程序行事,公開目的和過程,避免人治;不應為了方便、急效或好大喜功而放棄制衡,更不能讓權勢破壞法制和踐踏個體的權利。


(2)強化仁愛言行和交流:民主最基本的動源是休戚與共的責任感。最能擴充愛念和責任感的觀念是孔子關於「仁」的原意(詳見拙著《華夏文化辨析》第二章〈仁義道德四字的古今意義〉),這種仁不是理想化了的兼愛,也不局限於狹義的家族之愛,而是有社區生活互濟的現實基礎。華夏社會依靠仁的推廣得以延續和擴大,今天仍可幫助個人安身立命,並有助於各式群體、國家和世界的和諧共濟。


(3)擴展民主的全面意義:目前的民主運作多局限於選舉,民主精神和全套運作(包括結合整體和個體的利害、尊重彼此權利、平等而理智地參與和履行決策、適時檢討執行進度)必須整套接受和實踐。


為了減低傳統社區式的排外意識,各種群體尤其是可能有利害衝突的,平時須多交流,認識彼此的觀點和利害所在,尋求互助和妥協方法。對社區內外各式人等,都應該虛心認識、禮待和存異求同。


(4)政策要兼顧各方長短期利害:各種政治團體訂立新政策或修改舊策時,要全面和詳細分析對不同社群的長短期影響,以精簡的文字和數據來解釋、磋商、協調;平時則須培養成員和民眾熟習民主運作(會議規則、選舉程序、助選策略和選後監察等見拙著《民主議決和組織策略》)。


(5)幫助民眾了解生活各方面之間的優先次序:2000多年前希臘城邦之能夠透過民主而壯大,是因邦民在決定參戰時,以生命作代價來投票的。英國民主是經過700多年的議會實踐才發展出來的,貴族、教會、地方勢力和資本家等集團限制了王權,才能減少踐踏、內戰和屠殺,這些利害是切身體會到的。今天多種社群的利害錯綜複雜,以致不想交醫療保險費的中下層收入者和繳稅高於千萬元的富者,竟會選擇聲稱要取消普及醫療保險和繼續向富翁減稅的人!助選者和民眾必須理清多方面的優先次序。


(6)傳媒各方負責任:傳媒可以有自己立場,但仍須顧及不同意見;畢竟,只報喜樂不報憂懼、只報讚的不報反的,只會縮窄己方角度和加劇跟他方的對立。記者和編輯應有專業培訓,不能對專門知識當明星瑣事來報道。讀者、觀眾和聽眾也須醒覺傳媒的立場和新聞的準確程度,並習慣觀聽不同角度的傳媒。


(7)及早教育:以上各項都是現代公民和公僕應有的思想和行為,上學前應由家庭培養,然後由學校潤育。


特朗普杜特爾特表現會提醒人們警覺

由於競選者和選民互相縱容,目前很多選舉已被引往違反民主原意的方向。去年西方的選舉異狀表面上令人不解,潛在的性質是多群持局部理性者不約而同地否決主流整體理性者的後果。特朗普和杜特爾特的表現,會提醒人們對民主難題的警覺。此後能否凝聚出新共識、如何發展,有待觀察,但庶幾可讓個別無望獲勝的群體有個交學費的機會。尚堪告慰的,是涉及空前重大變革的選舉,仍可在非暴力情况下完成,反映民主的基礎已相當穩健。希望以後的改革,也能同樣和平地進行!


作者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旅居美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