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創業板上市公司申請轉主板本身並無問題,但近年卻成為啤殼活動中「為殼股增值」的重要一環,監管機構阻截轉主板,只是從買殼、啤殼等各環節堵截啤殼活動。不過,有金融界人士認為,殼股與香港樓價瘋炒一樣,同樣是由資金湧入造成,如果需求繼續殷切,問題始終難解。
買家無注入實質業務
事實上,近年香港資本市場買殼賣殼活動頻繁,對香港經濟卻無甚實際效益,翻開近年殼股買家名單,當中不乏內地大型企業如騰訊(0700)、華融、海航等,易手後這些公司大部分仍欠缺實質業務發展,更不用提其他較少人提及的內地買家。
殼成交價可達8億
有金融界人士坦言,對於不少內地富豪或集團而言,買殼只是資金配置的一個環節,本質上只是一項資產,性質與買樓無異,不過相比創業板,主板殼較靈活,因此殼價亦相應高企,近年一般約6億元,但瘋狂時期甚至有賣家叫價達10億元,以8億元成交亦大有人在;不少「殼股貿易商」轉而以較低價錢買入創板殼,成功轉板後增值再出貨的手法,亦有殼主買入創板殼後,親自申請轉板為資產增值。
自由市場難「一刀切」解決問題
雖然監管機構近年積極由買殼、啤殼,甚至轉板等環節堵截啤殼活動,該金融界人士認為實際效用不大,因為香港屬於自由市場,難以如中證監般採取「一刀切」式手法禁止或懲罰這種灰色地帶行為,而且這種手法更可能會對市場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因此只要內地資金繼續湧入,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買家無注入實質業務
事實上,近年香港資本市場買殼賣殼活動頻繁,對香港經濟卻無甚實際效益,翻開近年殼股買家名單,當中不乏內地大型企業如騰訊(0700)、華融、海航等,易手後這些公司大部分仍欠缺實質業務發展,更不用提其他較少人提及的內地買家。
殼成交價可達8億
有金融界人士坦言,對於不少內地富豪或集團而言,買殼只是資金配置的一個環節,本質上只是一項資產,性質與買樓無異,不過相比創業板,主板殼較靈活,因此殼價亦相應高企,近年一般約6億元,但瘋狂時期甚至有賣家叫價達10億元,以8億元成交亦大有人在;不少「殼股貿易商」轉而以較低價錢買入創板殼,成功轉板後增值再出貨的手法,亦有殼主買入創板殼後,親自申請轉板為資產增值。
自由市場難「一刀切」解決問題
雖然監管機構近年積極由買殼、啤殼,甚至轉板等環節堵截啤殼活動,該金融界人士認為實際效用不大,因為香港屬於自由市場,難以如中證監般採取「一刀切」式手法禁止或懲罰這種灰色地帶行為,而且這種手法更可能會對市場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因此只要內地資金繼續湧入,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