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各方參選特首情况大致底定,連日來參選人約見選舉委員,在這類互動場合,參選人除了不應該罔顧社會整體利益,為討好界別選委而胡亂作政策承諾之外,還須就整體利益事項表達明確立場,例如土地房屋政策主張,參選人須認真體待,提出具體政策取向,讓市民檢視他們有什麼辦法應對這個老大難問題。
有關土地房屋問題,其中土地供應尤其關鍵,因為只要有土地,以政府擁有超過9000億元財政儲備,有足夠財力興建公屋,應付需求。本港土地房屋供應短缺,5年來,梁振英政府以洪荒之力取得的成績,充其量只是補回曾蔭權政府施政失誤的結果;惟公屋輪候冊累積接近30萬個登記,是歷來最高,未來10年規劃興建的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仍有4.5萬個的土地未有着落,事態說明長遠土地供應不僅未見紓緩,反而暴露短缺的實質一面。
梁振英土地政策正確
會否人去政息待觀察
若梁振英連任繼續領導政府,人們毋須擔心下任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會放軟手腳,他放棄爭取連任之後,會否人去政息,頓成懸念。有熟悉土地政策的學者指出,由於土地涉及各方利益,政府一應舉措都會招來反對聲音,即使梁振英的幕僚之間也有爭議,令他本已不多的政治資產和能量,消耗殆盡,設若下任特首有見及此,為保民望而轉趨審慎,不太積極開拓和推出土地,則問題將持續累積而惡化。這位學者的觀察和擔心,市民當然不希望成為事實,不過,特首選戰開打迄今,熱門人選就土地政策含糊其詞,檢視他們的說法和往績,使人不無憂慮。
首先,參選人之中,林鄭月娥和曾俊華以往都涉及土地政策,其中林鄭月娥是2007至2012年曾蔭權政府的發展局長,這一屆政府的土地政策失政失誤,她作為主管有司,是否有責任,仍待釐清。曾俊華則是曾蔭權政府的財政司長和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是土地政策最高負責人,近期,曾俊華被問及當時是否有預視土地不足的危機,他只回答以往政府都有造地,但是因為爭議多推動需時;另外,當時他反對取消勾地制度以增加供應,現在的解釋是「因時制宜,當時有當時嘅情况」云云。
曾俊華這些說法含糊其詞,有「語言偽術」之嫌,不足以說明他當時已經盡了作為財政司長的責任。特別是曾俊華今次參選特首,坊間認為得到既得利益集團支持,因此有關他這方面的說法,備受關注,不過,迄今他的表述,仍然未能予人有足夠信心和信任。梁振英說就土地房屋政策「無人說現屆政府有官商勾結情事」的豪言壯語,將是檢驗下任特首和政府的標尺。
葉劉土房政策完整
惟選情低迷被忽略
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未有完整政綱,有關土地房屋政策,迄今只有一些說法,例如林鄭月娥在願景說「對於平衡發展、優化城市,未來數年的土地樽頸是一大挑戰,過去5年在特首帶領下,不斷追趕,但恐怕仍舉步維艱」,這些泛泛之談,與梁振英有想法、有規劃、有做法的政策取向,相去甚遠。曾俊華表示肯定梁振英「在房屋問題的斷症」和「相關政策的大方向是對的」,說將來「我會繼續造地、繼續起樓」,籠統含糊,具體做法付諸闕如;至於開拓土地,曾俊華的「青山綠水」和「承載記憶舊建築」論調,仍然是在發展與保育的矛盾之間兜轉,這種討好環保團體的說法,可以在開拓土地得到「回報」?證諸這些年相關事態之政治化,曾俊華須拿出具體政策措施,說明他有可能做得到。
在參選人之中,葉劉淑儀的土地房屋政策最完整,例如她主張成立土地發展局,長期探討土地開拓,包括農地和棕地發展使用等;另外,主張成立土地規劃房屋局,整合土地房屋工作;研究賣地機制,增加透明度;推出優惠保險計劃,協助年輕人首次置業,居屋售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掛鈎,而非以市價折扣等,都是方向性的具體主張,只是因為她的選情不獲看好,未能引發討論,有點替她不值。至於另一名參選人胡國興的土地房屋政策過於簡單,討論空間有限。
土地房屋肯定是下屆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參選人必須提出具體主張建議,讓市民審視他們會否向界別利益傾斜,犧牲社會整體利益,選委也應該以此作為投票取向的重要參考。有關土地政策,參選人首要提出有什麼辦法開拓土地,增加供應,因為沒有可用土地,一切都是空談;另外,輪候公屋年期愈來愈長,公營房屋是否應該佔用更多土地資源,都是值得討論的重要議題。總之,特首選舉有關土地房屋政策的討論,與事態的重要性存在落差,應予補正。這是參選人的責任。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有關土地房屋問題,其中土地供應尤其關鍵,因為只要有土地,以政府擁有超過9000億元財政儲備,有足夠財力興建公屋,應付需求。本港土地房屋供應短缺,5年來,梁振英政府以洪荒之力取得的成績,充其量只是補回曾蔭權政府施政失誤的結果;惟公屋輪候冊累積接近30萬個登記,是歷來最高,未來10年規劃興建的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仍有4.5萬個的土地未有着落,事態說明長遠土地供應不僅未見紓緩,反而暴露短缺的實質一面。
梁振英土地政策正確
會否人去政息待觀察
若梁振英連任繼續領導政府,人們毋須擔心下任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會放軟手腳,他放棄爭取連任之後,會否人去政息,頓成懸念。有熟悉土地政策的學者指出,由於土地涉及各方利益,政府一應舉措都會招來反對聲音,即使梁振英的幕僚之間也有爭議,令他本已不多的政治資產和能量,消耗殆盡,設若下任特首有見及此,為保民望而轉趨審慎,不太積極開拓和推出土地,則問題將持續累積而惡化。這位學者的觀察和擔心,市民當然不希望成為事實,不過,特首選戰開打迄今,熱門人選就土地政策含糊其詞,檢視他們的說法和往績,使人不無憂慮。
首先,參選人之中,林鄭月娥和曾俊華以往都涉及土地政策,其中林鄭月娥是2007至2012年曾蔭權政府的發展局長,這一屆政府的土地政策失政失誤,她作為主管有司,是否有責任,仍待釐清。曾俊華則是曾蔭權政府的財政司長和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是土地政策最高負責人,近期,曾俊華被問及當時是否有預視土地不足的危機,他只回答以往政府都有造地,但是因為爭議多推動需時;另外,當時他反對取消勾地制度以增加供應,現在的解釋是「因時制宜,當時有當時嘅情况」云云。
曾俊華這些說法含糊其詞,有「語言偽術」之嫌,不足以說明他當時已經盡了作為財政司長的責任。特別是曾俊華今次參選特首,坊間認為得到既得利益集團支持,因此有關他這方面的說法,備受關注,不過,迄今他的表述,仍然未能予人有足夠信心和信任。梁振英說就土地房屋政策「無人說現屆政府有官商勾結情事」的豪言壯語,將是檢驗下任特首和政府的標尺。
葉劉土房政策完整
惟選情低迷被忽略
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未有完整政綱,有關土地房屋政策,迄今只有一些說法,例如林鄭月娥在願景說「對於平衡發展、優化城市,未來數年的土地樽頸是一大挑戰,過去5年在特首帶領下,不斷追趕,但恐怕仍舉步維艱」,這些泛泛之談,與梁振英有想法、有規劃、有做法的政策取向,相去甚遠。曾俊華表示肯定梁振英「在房屋問題的斷症」和「相關政策的大方向是對的」,說將來「我會繼續造地、繼續起樓」,籠統含糊,具體做法付諸闕如;至於開拓土地,曾俊華的「青山綠水」和「承載記憶舊建築」論調,仍然是在發展與保育的矛盾之間兜轉,這種討好環保團體的說法,可以在開拓土地得到「回報」?證諸這些年相關事態之政治化,曾俊華須拿出具體政策措施,說明他有可能做得到。
在參選人之中,葉劉淑儀的土地房屋政策最完整,例如她主張成立土地發展局,長期探討土地開拓,包括農地和棕地發展使用等;另外,主張成立土地規劃房屋局,整合土地房屋工作;研究賣地機制,增加透明度;推出優惠保險計劃,協助年輕人首次置業,居屋售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掛鈎,而非以市價折扣等,都是方向性的具體主張,只是因為她的選情不獲看好,未能引發討論,有點替她不值。至於另一名參選人胡國興的土地房屋政策過於簡單,討論空間有限。
土地房屋肯定是下屆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參選人必須提出具體主張建議,讓市民審視他們會否向界別利益傾斜,犧牲社會整體利益,選委也應該以此作為投票取向的重要參考。有關土地政策,參選人首要提出有什麼辦法開拓土地,增加供應,因為沒有可用土地,一切都是空談;另外,輪候公屋年期愈來愈長,公營房屋是否應該佔用更多土地資源,都是值得討論的重要議題。總之,特首選舉有關土地房屋政策的討論,與事態的重要性存在落差,應予補正。這是參選人的責任。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