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黎廣德:特首政綱比併 胡曾高下立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3日 06:35
2017年0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選舉提名期還未開始,選戰已漸入高潮。雖然親中傳媒力捧林鄭月娥,但她執意推行梁振英路線,兼且「親民騷」連番失誤,民意支持度與建制派選委因聽命「西環」而表忠的支持度剛好背馳,要達到王光亞明言擔任特首4個條件之一的「港人擁護」,可說難於登天。若說這次選舉是一場由京官導演的「特首折子戲」,林鄭月娥的角色愈來愈似白臉,而曾俊華就擔演紅臉,以受害者姿態博取港人同情,以便3月26日由中央操控誰可衝線。


可是折子戲的角色不止兩個,另外兩人中的葉劉淑儀,分化港人的功力不亞於林鄭月娥,因此同樣不符合王光亞條件。剩下能與曾俊華爭取民望的只有胡國興,而胡氏目前叫好不叫座,主要在於市民此刻仍以「買馬仔心態」投贏不投輸。但如果胡氏能夠取得足夠提名入閘,折子戲可能有很大變數。


從梁振英在選委會投票前40小時倉促棄選可以看到,中央決策與民意掛鈎,所以市民取態在今次競選中舉足輕重。香港人有必要認真了解胡曾兩人的政綱再決定誰值得支持,而非任由公關伎倆擺佈。


胡國興助選團人手不多,但政綱共有47頁,從重啟政改、取消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推動可再生能源、否定特首擔任大學當然校監、確認網媒採訪權等等,相當具體詳盡,顯然是吸收了不少界別意見之後綜合而成。相反,雖然曾俊華早於去年12月12日已辭去財政司長一職,但4000多字的競選宣言中反覆強調「信任、團結、希望」,具體政策欠奉,顯然是採取訴諸感性的公關策略。為何一名為官34年的參選人拖延發表詳細政綱?


可幸曾俊華並非政壇新丁,市民大可從他過去10年的言行了解他的施政理念。他宣布參選後被傳媒多番追問也不否定過去立場,所以根據他往績顯示的管治思維比起因要討好選民而拼湊而成的政綱更能反映真正取態。最近有一種奇談怪論,未知是否從曾氏公關而來:過去10年的財金政策,均按兩任特首意思辦事,任何失誤都不應算在曾氏頭上。如果此說屬實,財政司長豈非廢人一個?但同一批人又說梁振英沒有把公帑全數揮霍,均拜曾氏理財有方所致。立論矛盾,莫此為甚。


試找兩項市民最關心的議題,比併胡曾兩者的政綱。


一、土地樓價

曾俊華2007年接任財政司長時,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是102.8,今天最新指數是306.8,勁升兩倍。在政府系統內財政司長領導土地供應及房屋政策,曾氏在競選發言中表示認同「梁振英對房屋問題的斷症」,把樓價飈升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但他當上財政司長後蹉跎4年,擁抱勾地表制度,拒絕定期賣地,卻從未認錯。事實上,他「斷錯症、開錯藥」的問題遠不止此,因為客觀證據說明,土地供應並非樓價飈升的主因。


正如姚松炎議員指出,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香港家庭總數為230多萬,而住宅單位數量卻有260萬間,即全港空置住宅單位數量差不多有23萬間,佔總數一成左右;即使扣除4%的自然空置率,仍有差不多13萬間實質淨空置房屋。房屋單位不患寡而患不均,正因在流通環節已出現壟斷和扭曲,光靠增加土地供應既解決不了住房不足亦無法遏止樓價飈升。


曾氏從來沒有在過去9年的財政報告內用科學數據分析人口、土地、房屋、樓價之間的關係,變相助長「地產霸權」。他至今不肯開徵空置稅、不肯增加租客保障權、不肯研究合作社房屋、不肯認真開發棕地,難道未來5年「休養生息」就是繼續不干預政策、擴大社會撕裂?


回看胡國興政綱,他承諾建立一個公開、高透明度的土地資料庫,明確提出將棕地納入規劃發展,劃出土地作港人首次置業用途,變相替市民減免地價建房。雖然政策細節仍需斟酌,已可窺見胡氏提出新思維的勇氣。


二、重啟政改

曾俊華強調「要讓青年人看得見將來」,希望他們不要移民,但他同時說政改要以人大8.31決定為基礎。他又說「要聆聽年輕人的聲音」,但無數年輕人已經在雨傘運動中發出最強音:沒有民主政制就沒有公義社會,沒有公義社會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如果他當選特首後以人大8.31決定為基礎重啟政改,或以社會需「休養生息」而拖延政改,都是違背年輕人建立民主政制的強烈訴求,那豈非與建構和諧社會甚或遏制港獨思潮的目標背道而馳?


斬腳趾避沙蟲,只會暴露行政長官的懦弱而非什麼「hea做」的智慧。胡國興深明此道,認為當選後首要工作是按《基本法》重啟政改,並且不必受制於人大8.31決定。他倡議在下屆特首選舉中把選舉委員會選民人數從25萬增至100萬,繼而在未來幾屆增至300多萬,與全港選民人數看齊,最終達至雙普選。雖然這方案仍未完全符合民主派訴求,但若下任特首敢於提出折衷方案,是否比拖延不決、任由社會撕裂更高明?


香港人不要忘記5年前的教訓,當時梁振英挾高民望當選,就是受惠於他的甜言蜜語和公關伎倆。無論媒體如何抄作,如果習近平認真看待王光亞傳達的特首4項條件,林鄭月娥和葉劉淑儀早就「打入冷宮」,只剩下胡國興和曾俊華二揀一。


香港人不應因無票在手而妄自菲薄,因為民意凝聚的力量足以對選委、對「西環」、對中央構成微妙而實質的影響。由今天起至3月26日,市民必須仔細評價胡曾兩人的誠信、檢驗他們的往績、對比他們的政綱並勇於發聲,才對得起自己和香港未來。


作者是選舉委員會工程界選委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