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年表展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1日 06:35
2017年0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第一年SIHH是在1991年舉行,那年我才剛出來社會工作。
本來瑞士只有一個表展,可當年有些品牌已經覺得巴塞爾表展實在有太多品牌了,而且最好的展覽位置都一直被傳統大品牌長期霸佔着,其他品牌根本無法搶佔有利位置。有見及此,有幾個品牌便毅然另起爐灶,在瑞士另覓地方舉辦展覽。而日內瓦本來就是一個經常舉辦國際展覽的城市,日內瓦車展早在1905年就已經在那兒舉行。全名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 Geneve,意思就是日內瓦國際高級腕表展。第一年舉辦時只有五個品牌,分別是卡地亞、伯爵、名士、Daniel Roth和Gerald Genta。前三者已經壯大成一個擁有至少十一個腕表品牌的超級大集團,而後兩者亦已經合併到Bulgari旗下。
我二千年第一次到訪日內瓦,今年已經是第十七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十七年的變化當然很大,由當年裝成熟扮大人,到今天弄假成真,未老先衰。參展品牌亦由當年的五個增加到今天三十個,累死人呀。除了歷峰集團旗下的十一個品牌(不逐一羅列啦),還有另外六個大品牌,分別是愛彼、芝柏、雅典、帕瑪強尼、Greubel Forsey和Richard Mille。去年已經加入獨立小品牌,2016年第一次增添出來的展區裏有九個小品牌進駐,今年在Carre des Horlogers裏我們更可以找到十三個品牌聚首一堂。要逐一參觀看表拍照寒暄做訪問,現在還要即時用手機貼文,又要拍video,簡直分身不暇。
有可能是最後一年來SIHH了
來了十七年,還有什麼感想?出發前只有憂慮,幾乎患了展前抑鬱症,怕轉機,怕過安檢,怕冷,怕到時病,怕應酬,怕睡得不好,怕神不守舍,魂不附體。表展之後還要去參觀廠房,試過期間牙痛,呼叫無援,痛不欲生。也許過去一年市道不好,再加上電子平台的衝擊,忽萌退意,有可能是最後一年來SIHH了。意識到這可能是最後一次,這時你便會學懂珍惜。能夠短時間內一次過跟眾多好友碰面,跟傳媒同業嬉笑玩樂,跟公關友好守望相助。誰一生病,各種中西藥就從四方八面送來。這份暖意,這份情義;在表展,感受更深。之後到山中參觀廠房,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雪漫天,瑞士山中的美景,仍然天下一絕。雖然來了瑞士十七年,但我知道到我老了,還是會懷念這一切,會懷念那些白皚皚的雪,會懷念那些人和事。會記掛那些表嗎?
新表太多資訊太快 你記得多少?
嘴巴說再不着緊,畢竟一直看着那些表看了超過二十年。見到它們愈來愈好,見到它們創出不一樣的功能出來,見到它們幹出一番成就,老實說我真的會替它們高興,真的會為它們感到驕傲。今天網絡資訊又快又新,但你記得多少?新表太多,資訊太快,都沒多少枚新表印象深刻?只跟大家介紹兩枚。假如什麼都不記得,就只記着這兩枚好了。
一枚是F.P.Journe的作品,之前有Vagabondage One和Vagabondage Two,第一款是wandering hour,第二款是跳字分鐘顯示(比朗格的Zeitwerk早幾個月發表),今年來到Vagabondage Three,都是史無前例的digital雙窗跳秒顯示。酒桶形殼,有玫瑰金和鉑金選擇,定價約49至51萬元。另一枚是Kari Voutilainen的Vingt-8 ISO(圖),機械上不算很複雜,但解釋起來就很麻煩,閱讀時間也十分困難。每個小時顯示都以十二點的方式為標準。十二點三的時分針成九十度角,十二點半成180度;那麼即使是6:30,時分針都是成180度,時針指着下方,分針指着上方。你以為是6:00,sorry,是6:30(如圖中時間為10:22)。雖然很難習慣,但有趣,是world's first,白金殼亦只售約七十萬港元。有錢的,愛表的,這兩枚,不可能不買吧,而且都只是花掉你120萬而已。不便宜,但合理。
文、圖:佘宗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