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入境禁令乏理據 特朗普詭辯排外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01日 06:35
2017年0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上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即時禁止7個穆斯林國家民眾入境90天,引發宗教歧視和違憲爭議,全美數以萬計民眾上街示威,多國也有抗議活動。美國署理司法部長耶茨鑑於新措施合法性存疑,通知司法部律師勿為政令辯護,結果遭特朗普革職,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署理局長拉格斯代爾亦被突然解僱,原因不詳。特朗普辯稱新措施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並非「穆斯林禁令」,惟說法漏洞百出,所謂「防範恐襲」僅屬幌子,企圖掩飾骨子裏的白人民族主義。


新政令欠深思

辯辭漏洞百出

根據特朗普的行政指令,美國未來120日將禁止所有難民入境,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及也門共7個穆斯林國家的國民,90日內禁止入境美國。除了個別獲豁免的國家,禁令適用於所有雙重國籍持有者。新措施一出,即時引發嚴重混亂,至少有上百人在入境美國時被拘留。另外,涉事七國國民若持有綠卡(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會否受禁令影響,華府也是朝令夕改,起初說要接受嚴格入境審查,後來又稱不受影響,反映新政令未經深思熟慮,相當兒戲。


特朗普這項政令關乎大是大非,美國逾百名外交官罕有集體聯署,批評入境禁令違反美國核心價值,16個州的民主黨籍檢察總長亦齊聲質疑違憲。卸任不足兩周的奧巴馬也發表聲明,強調完全不同意基於宗教而針對他人的歧視舉措。前總統避談繼任人施政,是美國政治傳統,今次奧巴馬開腔相當罕見,突顯事態嚴重。特朗普尚未「令美國再度強大」,卻已先叫國家分裂加深。


面對譴責之聲此起彼落,特朗普管治團隊一邊向政府內部的「異見人士」擺出強硬姿態,包括革除署理司法部長耶茨職務、揚言若有外交官不認同總統施政大可辭職,另一邊則試圖以所謂「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混淆視聽,例如將連日來在機場發生的入境混亂,諉過於達美航空公司周日黃昏所發生的電腦故障,又辯稱新政令只是「針對恐怖主義,保障國家安全」,揚言新政令與奧巴馬任內曾經發出的行政指令內容「類似」,云云。然而只消細心推敲,不難發現特朗普的辯辭站不住腳。


特朗普企圖以九一一恐襲作為入境禁令的憑據,惟諷刺的是,當年19名自殺式劫機者的祖國,包括沙特、阿聯酋、埃及和黎巴嫩,皆不在禁令名單之上;過去40年美國本土發生過的大型恐襲,也無一跟禁令上的七國國民有關。反而有美國傳媒指出,特朗普集團有投資或計劃投資的中東穆斯林國家都未有被禁。特朗普聲言,新政令跟奧巴馬2011年針對伊拉克難民的行政命令「相似」,所臚列的七個穆斯林國家,也曾被奧巴馬列為「關注國」,然而有關說法全屬斷章取義,無論是政令內容還是背景均見迥異。


奧巴馬2011年的政令,主要是收緊伊拉克人申請簽證的程序,以及重新審查5.8萬名已定居美國的伊拉克難民,有關措施雖拖慢了簽證審批,惟沒禁止伊拉克人前往美國。當時白宮下達政令的原因,是有兩名伊拉克難民在肯塔基州被捕,其中一人的指紋,證實與伊拉克一次炸彈襲擊中由疑犯遺下的指紋脗合。相比之下,今次特朗普的政令卻是全面叫停入境,白宮發言人直言今次禁令只是預防性質,並非針對特定的威脅。另外,自2015年底起,奧巴馬確曾先後簽署法令,對曾經造訪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等7國的外國人收緊入境限制,應付「外國恐怖主義戰士威脅」,惟有關措施僅是取消赴美免簽證待遇,跟特朗普禁止七國民眾赴美,是完全兩碼子的事。


特朗普企圖以「全球尚有40多個穆斯林國家未受今次行政命令影響」,反駁「穆斯林禁令」的批評,然而他明言未來要優先處理基督徒到美國尋求庇護的申請,不僅開「難民宗教審查」的先河,更暴露入境禁令背後的針對穆斯林心態。美國外交官聯署批評新措施向穆斯林世界發出錯誤信息,激起反美情緒,不利國土安全,絕非無的放矢。


美國排外歷史前科多

白人民族主義成大患

回顧美國歷史,由1882年《排華法案》針對華工,到1924年《移民法案》禁止亞洲人移民美國,再到二戰以國安為由嚴限猶太難民入境等,美國排外浪潮並不鮮見,只是往往被「美國是種族大熔爐」的說法所遮掩,然而特朗普挾右翼民粹主義上台,卻令美國社會醜陋一面再度暴露無遺。特朗普當選後,美國「另類右翼」(alt-right)運動聲勢大振,主要旗手之一的班農出任白宮高級顧問,更令不少人震驚,皆因「另類右翼」所信奉的就是白人民族主義,本質跟白人至上主義頗有接近之處。今次特朗普的入境禁令,會否標誌另一場針對特定族群的排外浪潮開始,令人關注。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