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先自報本人是選委之一,亦屬教協30人團隊,具體政綱可參考www.hkptu.org/31709。
反而想藉此機會,從哲學工作者的角度,探討一個較「離地」的問題:特首參選人,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香港人有香港人的關注。香港仍然是經濟城市,但以我的觀察,香港人的意識卻不再只是求三餐溫飽或者物質條件的改善;他們尋求的是主體性、自主性,也即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活。造成這些障礙的,可以是「地產霸權」、「文化霸權」和「政治霸權」。香港人,未必是要直接尋求地動山搖的所謂「獨立」。他們是要生活自主,不被宰制、魚肉,這是幸福的先決條件。
香港漸失去對人的尊重
有人責備買不起樓的經常旅行,是不懂致富之道。的確,台灣、日本已成了部分港人逃逸的地方。那兒有香港逐漸消逝的生活精緻感和被尊重感。人們可以好好地在街上走,而不是人踏人的腳,處處要防被撞倒。
香港漸漸失去的是對人的尊重。人像貨物移來移去,在港鐵連電話都拿不出來;學習,則是每天的考試操練,像機械人一樣。我們清楚知道這不是幸福。民生無小事,那麼貧富懸殊肯定是大事:貧無立錐之地,但所謂中產也窮得只剩下錢,花幾百萬買一間劏房。我較願意相信香港人是善良的,當他們知道有超過百萬人在貧窮線下生活,自己在談幸福總是有不安樂之感。我們活在同一個城市,我們有共同的歷史,特首參選人請帶頭關顧弱勢。活在一個沒有關懷和冷酷無情的社會,幸福難尋。
在人人都可享受的郊野公園之中,吸一口新鮮空氣、出一身汗,或在維港兩岸散步跑步,大部分人反而容易感到滿足。那作為特首是否還再問「郊野公園或者住屋二擇其一」之類的問題呢?
官民不能互信 不會得真正幸福
香港已有行之有效的規範。法治精神,只待當權者跟我們一起堅守,而非口口聲聲叫小市民「尊重法治」,實則是要我們逆來順受。過去幾年,香港人清楚知道什麼不能接受、不會接受,那就是無法無天、上綱上線、語言偽術、無是無非。我們懂得反抗,但香港人更珍惜平靜、祥和的日子。
但我們有很深的感慨,我們不是不想信政府,是不敢信政府。在一個官民不能互信的社會,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們弄不明交稅給敵人來鎮壓我們的意思,我們也知道這種不信任會由上至下滲透至社會各領域,人變得不能理解對方、不能同情對方。
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吧,但請不要再搬出什麼「積極不干預」。作為政府,請保證我們有足夠的資源,至少能去過基本的生活。自由市場和自由社會並不等同,我們不要在經濟上放任自由實質只傾斜商家或者「大有為」其實在政治上橫行無忌的政府。我們要一個人人都有平等自由的社會、一個重視這些價值的政府。
說到尾,「什麼是幸福」本身是價值問題。我要問特首參選人其實是信什麼。是無窮無盡的權力追求、永無止境的GDP(本地生產總值)競逐?還是如孟子所說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一種樂,也是一種精神的幸福。我希望未來特首也應該享受這種生活,上台時,光明磊落;下台後,和我們一樣是平等公民。能做到這,就已經足以重燃我們相信政治生活可以光明、生活仍有希望。
請拿出制度自信
也請特首拿出制度自信。中國固然強大,但始終香港有點東西足以讓中國向我們學習,正如香港這城市也可供其他國家借鑑。自卑的人不會幸福。帶頭要香港人自卑,要麼民意反彈,要麼香港人真的會自卑下去,拿不出創意、說不出自己的話、想不出主意。競爭力除了繫於基建,其實更在乎人。不亢不卑,香港人自然會懂和中國以更對等和諧的方式相處。况且,香港物質條件很好,如果能示範何謂「幸福的生活」,相信已是對國家和世界的極大貢獻。
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不幸福,而認為做了特首可擁有權力便足以改變的話,我會說這是妄想;但如果你以港人的幸福為目標,我倒十分相信你會有真正的幸福,因為你會活在共同對善的追求。
我真的認為我們應該好好考慮特首參選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而不止是那些「假大空」的期票。
作者是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反而想藉此機會,從哲學工作者的角度,探討一個較「離地」的問題:特首參選人,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香港人有香港人的關注。香港仍然是經濟城市,但以我的觀察,香港人的意識卻不再只是求三餐溫飽或者物質條件的改善;他們尋求的是主體性、自主性,也即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活。造成這些障礙的,可以是「地產霸權」、「文化霸權」和「政治霸權」。香港人,未必是要直接尋求地動山搖的所謂「獨立」。他們是要生活自主,不被宰制、魚肉,這是幸福的先決條件。
香港漸失去對人的尊重
有人責備買不起樓的經常旅行,是不懂致富之道。的確,台灣、日本已成了部分港人逃逸的地方。那兒有香港逐漸消逝的生活精緻感和被尊重感。人們可以好好地在街上走,而不是人踏人的腳,處處要防被撞倒。
香港漸漸失去的是對人的尊重。人像貨物移來移去,在港鐵連電話都拿不出來;學習,則是每天的考試操練,像機械人一樣。我們清楚知道這不是幸福。民生無小事,那麼貧富懸殊肯定是大事:貧無立錐之地,但所謂中產也窮得只剩下錢,花幾百萬買一間劏房。我較願意相信香港人是善良的,當他們知道有超過百萬人在貧窮線下生活,自己在談幸福總是有不安樂之感。我們活在同一個城市,我們有共同的歷史,特首參選人請帶頭關顧弱勢。活在一個沒有關懷和冷酷無情的社會,幸福難尋。
在人人都可享受的郊野公園之中,吸一口新鮮空氣、出一身汗,或在維港兩岸散步跑步,大部分人反而容易感到滿足。那作為特首是否還再問「郊野公園或者住屋二擇其一」之類的問題呢?
官民不能互信 不會得真正幸福
香港已有行之有效的規範。法治精神,只待當權者跟我們一起堅守,而非口口聲聲叫小市民「尊重法治」,實則是要我們逆來順受。過去幾年,香港人清楚知道什麼不能接受、不會接受,那就是無法無天、上綱上線、語言偽術、無是無非。我們懂得反抗,但香港人更珍惜平靜、祥和的日子。
但我們有很深的感慨,我們不是不想信政府,是不敢信政府。在一個官民不能互信的社會,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們弄不明交稅給敵人來鎮壓我們的意思,我們也知道這種不信任會由上至下滲透至社會各領域,人變得不能理解對方、不能同情對方。
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吧,但請不要再搬出什麼「積極不干預」。作為政府,請保證我們有足夠的資源,至少能去過基本的生活。自由市場和自由社會並不等同,我們不要在經濟上放任自由實質只傾斜商家或者「大有為」其實在政治上橫行無忌的政府。我們要一個人人都有平等自由的社會、一個重視這些價值的政府。
說到尾,「什麼是幸福」本身是價值問題。我要問特首參選人其實是信什麼。是無窮無盡的權力追求、永無止境的GDP(本地生產總值)競逐?還是如孟子所說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一種樂,也是一種精神的幸福。我希望未來特首也應該享受這種生活,上台時,光明磊落;下台後,和我們一樣是平等公民。能做到這,就已經足以重燃我們相信政治生活可以光明、生活仍有希望。
請拿出制度自信
也請特首拿出制度自信。中國固然強大,但始終香港有點東西足以讓中國向我們學習,正如香港這城市也可供其他國家借鑑。自卑的人不會幸福。帶頭要香港人自卑,要麼民意反彈,要麼香港人真的會自卑下去,拿不出創意、說不出自己的話、想不出主意。競爭力除了繫於基建,其實更在乎人。不亢不卑,香港人自然會懂和中國以更對等和諧的方式相處。况且,香港物質條件很好,如果能示範何謂「幸福的生活」,相信已是對國家和世界的極大貢獻。
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不幸福,而認為做了特首可擁有權力便足以改變的話,我會說這是妄想;但如果你以港人的幸福為目標,我倒十分相信你會有真正的幸福,因為你會活在共同對善的追求。
我真的認為我們應該好好考慮特首參選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而不止是那些「假大空」的期票。
作者是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