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稍安毋躁看休養生息無為而治長青網文章

2017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1月25日 06:35
2017年0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選戰雖然還未進入提名期,但暗中較勁已經開始。兩名「主要」參選人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盡量避免攻擊對手,雙方陣營都保持克制;反而外圍「支持者」更賣力,不時發表針對性的言論,目標主要是對準曾俊華。
親中陣營不斷發炮
曾俊華宣布參選之後,翌日的愛國報章都冷處理,把報道放在不起眼位置,篇幅也甚少。相比林鄭月娥宣布參選之後的大篇幅連續幾版報道再加特稿,從報道的處理手法來看,明眼人都看得出愛國陣營在捧誰貶誰!
以《文匯報》為例,1月20日有關曾俊華的報道放在第15版的下半部,報道標題特別強調「曾俊華稱『8.31』決定『不是我們立場』」,旁邊附上「微觀點」短文,題為「『8.31』須堅定 豈能『hea答』」,文章說「在政改期間任特區政府第三把交椅的曾俊華,怎能夠說『8.31』『不是我們的立場』?豈不否定中央的權力?」指控嚴重,罪名極大。曾俊華還未知能不能入閘,但親中陣營已不斷向他「發炮」,而傳達的信息很清楚,就是想說明曾俊華在政治問題上立場不穩。
愛國報章以外,另一連番「暗批」曾俊華的是梁振英,第一次出招是梁在上周三施政報告記者會上,他主動提及上屆政府在2011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的「6000元計劃」:「喺度我附帶講一句,當年派6000蚊嘅時候人人有份,我嗰6000蚊到今日冇攞,仲喺庫房……所以呢個係理念嘅問題,我認為我哋以有限嘅資源,應該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照顧嘅老人家。」以上一段話,隱含的意思應是「財爺」理財不力,不應該派錢,而應把資源放在幫助老人身上。
當年應否每人派6000元,確是「理念嘅問題」:還富於民,是政府應有之義,財政有盈餘,不應全部放在庫房,一般做法,是應該放在社會投資,如基建、人力資源,為長遠競爭力打好基礎;當然也可以放在安老扶貧,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令社會更和諧。當年的預算案是錄得巨額盈餘,時為財政司長的曾俊華原意是把6000元注入強積金戶口,但引起議員——主要是建制派議員——不滿,認為注入強積金不能立即惠及市民,不如直接派錢,當年民建聯和新民黨葉劉淑儀都要求直接向市民派錢。
特區政府的預算簡單易明,主要是收支帳,年底結數時盈餘大增,意味政府在收入上「收」得太多——既然「收」得太多,退回給市民,由他們決定如何支配使用,試問有何不妥?而且,每人派6000元的錢不是扣減了老人福利或其他福利開支而來,即是說派錢不會影響政府的老人服務。關懷老人福利情操高尚,但以派6000元而暗指忽略了照顧老人,則非常牽強且欠缺說服力。
另一次「暗批」,是梁振英出席商業電台的訪問,他說「休養生息及無為而治只會令經濟落後於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不停步,結果係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曾俊華當晚即在facebook反駁,指「休養生息」意思是「停止內耗……讓社會休養生息,不單止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心願,也是香港繼續前行的出路」。
曾俊華自表露了有意參選特首之後,即遭某些人批為過去在政府內「hea做」、無所建樹、做事「縮骨」,而梁振英抓住曾俊華說「休養生息」,就有連上「hea」的意思,而梁振英所說的「結果可以想像得到」,不說自明,一定是後果堪虞。
休養生息非停下來 而是恢復元氣
翻看歷史,「休養生息」在我國歷朝都帶正面意思(語出唐代韓愈《平淮西碑》),有安定人民生活、令經濟力量得到恢復發展之意。休養然後生息非停下來「hea」,而是在社會動盪之後讓人民恢復元氣,以利日後的發展。
至於「無為而治」,同樣不帶貶意,並非「放軟手腳唔做」,而是一種管治疞瑊z哲學。批評「無為而治」的人,應該參考《人民論壇》在2004年第七期一篇名為〈「無為而治」與現代管理〉的文章,文中說:「思考老子的無為思想,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直至無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實乃管理的至高境界……無為在最初原始科學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動』,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適的事不強而行之,勢必失敗的事不勉強去做……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不為中實現有為。」這是來自內地的演繹分析,應該不屬於「別有用心」者胡說吧!
當權者如能因時制宜 何須貶抑對方?
說過了,從港英政府年代到特區成立之後的管治,都存在「有為」、「無為」兩種不同思維,中間沒有絕對的對錯。當權的人如果能因時制宜、拿揑得當,就可以制訂「正確路線」,推出得人心的政策,又何須刻意貶抑對方?
曾俊華成為眾矢之的,或許說明有些人知道這名被說成是「hea做」的參選人,其實有不少潛在支持者。但不管是否同意「休養生息無為而治」,這些理念應該不會是中央「當選而不委任」的原因吧!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