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教育局決定擴大「2017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下稱評估計劃)至全港小學,強調不會用來評核學校表現,校方毋須操練學生,所有官立學校將不會購買關於TSA的補充練習,然而不少家長對TSA操練會否就此消失,仍是將信將疑。TSA實施多年嚴重異化,當局要贏回家長信任並不容易;由官立小學帶頭,向TSA操練說不,可起示範作用,不過政府還須採取更多措施,糾正不健康的教育生態、扭轉過度操練揠苗助長歪風,始能令家長和社會各界相信當局有決心還學童一個快樂童年。
能力評估執行得宜
有利教學對症下藥
TSA原意是評估全港學生程度,促進教與學,屬所謂「低風險評估」,不會影響學生升中派位,然而由於教育官員處理失當,令辦學團體和學校感受到排名壓力甚至是殺校威脅,結果衍生大量無謂操練,不僅扭曲本意,更令學童受苦。教育局在家長投訴呼聲高漲下,去年暫停推行小三TSA,改為安排50間學校參與「改良版」的能力評估研究。當局除了降低試題難度,增加生活化元素,也提出一系列協助學校改進教與學的專業支援新措施,盼能還原本意,回歸初衷。對此,參與試考計劃的學校普遍反應正面,認同新安排下毋須安排操練。
對於小三學生應否接受基本能力研究評估,社會上有不同看法,不少反對者援引芬蘭作為例子,指出芬蘭小學及初中沒有全國性的學業水平統一測試,但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卻取得佳績。惟不可不提的是也有個案顯示,貿然全面廢除學業水平統一測試,未必是好事。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就有教育學者呼籲,盡快恢復統一測試評估,以挽救學生水平每下愈况的危機。曾幾何時,曼尼托巴跟安大略等加拿大其他省份一樣,會安排小三、小六和中三學生接受統一評估,但是有關安排在21世紀初逐步廢除。10多年間,當地學生的PISA成績不斷下跌,在加拿大各省中位居末席,平均水平較其他省份學生落後半年至一年,當地有教育專家認為,問題無關社會經濟因素變化,而是由於失去統一評估,導致教育水平持續下滑而不自知。
基本能力評估倘若執行得宜,理應有助教育當局和校方對症下藥,改善教學。就全港層面而言,一套設計完善的評估方法,對課程檢討和調整教學優次,應當是好事。設若當局發現整體英語表現下滑或未如理想,可調撥資源加強英語教育;發現小三生整體上對度量衡數學題目掌握欠佳,可修改課程,押後一個學期教授,確保學生能先打好根基。從學校層次而言,一套良好的評估制度,亦可幫助校方調整教育方法。當局現時的評估計劃,會為每間小學預備教學報告,分析學生答題錯誤原因,例如是否未掌握好「先乘除後加減」等,對校方和教師當有不少裨益。
糾正操練文化積弊
教局須作更多承諾
過去小三TSA無論在試題還是安排上均存在頗多弊端,埋下操練誘因。現在當局推動的連串改良,包括取消較為艱深的「挑戰題」、不再向小學發布基本能力達標率、把TSA從「學校表現指標」中剔除等,對避免刺激操練風氣,防止學校不當比較,又或擔心評估表現欠佳會被教育局追究,應有一定作用。然而TSA操練為害多年,不少家長「聞TSA色變」,教育局要令家長相信評估計劃不會再度異化,恐怕還須下更多工夫。
由官校帶頭不買TSA補充練習,可傳達「毋須操練TSA」的信息,惟並不足夠。當社會上不少人都將「贏在起跑線」掛在口邊,就算全面廢除TSA,莘莘學子面對的林林總總操練、催谷和補習,恐怕也不會真的有所減少。誠然,教育局近年有向學校發出新修訂的《家課與測驗指引》,提倡「不操不忙,有效學習」,提醒校方功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可是有多少學校認真理會,卻是另一回事。部分家長對評估計劃憂慮不散,正是懷疑辦學團體和學校會把「不操練」當成耳邊風。教育局在重推小三能力評估計劃的同時,不僅有責任要求其他學校向官校看齊,向操練說不,還應承諾採取更多實質行動,處理全港學校根深柢固的操練風氣和文化,令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看到,當局決意糾正這一積弊沉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能力評估執行得宜
有利教學對症下藥
TSA原意是評估全港學生程度,促進教與學,屬所謂「低風險評估」,不會影響學生升中派位,然而由於教育官員處理失當,令辦學團體和學校感受到排名壓力甚至是殺校威脅,結果衍生大量無謂操練,不僅扭曲本意,更令學童受苦。教育局在家長投訴呼聲高漲下,去年暫停推行小三TSA,改為安排50間學校參與「改良版」的能力評估研究。當局除了降低試題難度,增加生活化元素,也提出一系列協助學校改進教與學的專業支援新措施,盼能還原本意,回歸初衷。對此,參與試考計劃的學校普遍反應正面,認同新安排下毋須安排操練。
對於小三學生應否接受基本能力研究評估,社會上有不同看法,不少反對者援引芬蘭作為例子,指出芬蘭小學及初中沒有全國性的學業水平統一測試,但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卻取得佳績。惟不可不提的是也有個案顯示,貿然全面廢除學業水平統一測試,未必是好事。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就有教育學者呼籲,盡快恢復統一測試評估,以挽救學生水平每下愈况的危機。曾幾何時,曼尼托巴跟安大略等加拿大其他省份一樣,會安排小三、小六和中三學生接受統一評估,但是有關安排在21世紀初逐步廢除。10多年間,當地學生的PISA成績不斷下跌,在加拿大各省中位居末席,平均水平較其他省份學生落後半年至一年,當地有教育專家認為,問題無關社會經濟因素變化,而是由於失去統一評估,導致教育水平持續下滑而不自知。
基本能力評估倘若執行得宜,理應有助教育當局和校方對症下藥,改善教學。就全港層面而言,一套設計完善的評估方法,對課程檢討和調整教學優次,應當是好事。設若當局發現整體英語表現下滑或未如理想,可調撥資源加強英語教育;發現小三生整體上對度量衡數學題目掌握欠佳,可修改課程,押後一個學期教授,確保學生能先打好根基。從學校層次而言,一套良好的評估制度,亦可幫助校方調整教育方法。當局現時的評估計劃,會為每間小學預備教學報告,分析學生答題錯誤原因,例如是否未掌握好「先乘除後加減」等,對校方和教師當有不少裨益。
糾正操練文化積弊
教局須作更多承諾
過去小三TSA無論在試題還是安排上均存在頗多弊端,埋下操練誘因。現在當局推動的連串改良,包括取消較為艱深的「挑戰題」、不再向小學發布基本能力達標率、把TSA從「學校表現指標」中剔除等,對避免刺激操練風氣,防止學校不當比較,又或擔心評估表現欠佳會被教育局追究,應有一定作用。然而TSA操練為害多年,不少家長「聞TSA色變」,教育局要令家長相信評估計劃不會再度異化,恐怕還須下更多工夫。
由官校帶頭不買TSA補充練習,可傳達「毋須操練TSA」的信息,惟並不足夠。當社會上不少人都將「贏在起跑線」掛在口邊,就算全面廢除TSA,莘莘學子面對的林林總總操練、催谷和補習,恐怕也不會真的有所減少。誠然,教育局近年有向學校發出新修訂的《家課與測驗指引》,提倡「不操不忙,有效學習」,提醒校方功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可是有多少學校認真理會,卻是另一回事。部分家長對評估計劃憂慮不散,正是懷疑辦學團體和學校會把「不操練」當成耳邊風。教育局在重推小三能力評估計劃的同時,不僅有責任要求其他學校向官校看齊,向操練說不,還應承諾採取更多實質行動,處理全港學校根深柢固的操練風氣和文化,令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看到,當局決意糾正這一積弊沉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