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貧童無醫 星洲博士奔走30年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22日 21:00
2010年11月22日 21:00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1980年,剛過30歲的錢德博士(Dr.Sri Chander)臨時接到命令,帶領4名護士和1名營養師到索馬里北部Las Dhure地區,啓動難民健康服務,度過了艱難的6周:天熱,小隊住在沙漠帳篷,樹蔭下氣溫都達42℃;缺水,每天只能刷牙和洗洗眼睛,錢德每3天才去距離駐地47公里遠的城市洗一次澡;發現蠍子,起牀穿鞋前要先將鞋倒置,將蠍子抖落地上。他憶述,由於沒有食物和醫療,難民營內每天都有7、8個孩子死去,實在於心難忍。「我對公共衛生事務的熱忱,就是從那時開始。」

如今的錢德已是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亞太地區健康顧問,這位新加坡人服務於宣明會已逾20年,發起及參加的關心母親與兒童健康營養的項目涉及17個國家。錢德博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憶述當年在索馬里難民營的日子,形容放眼望去盡是婦孺,壯丁都打仗去了,營內估計約有5000至1萬名兒童。「條件太艱苦了。每天都眼睜睜地看着兒童死去,孩子都營養不良、骨瘦如柴。」

海關索錢 扣押救援物資

當時從意大利送來的食品和藥物,因被索馬里海關扣押而遲遲不能送到,海關要收錢才放行。當地人會派家中的女孩到河岸挖洞取水,她們往往要花上幾小時才能將一點點水帶回家。同時,錢德發現即使很多人不久前才獲贈藥物治療,仍常有母親帶着出血性腹瀉的女兒來診所看病。為找出問題,他調查水源,發現原來在河流上游地帶,居然有人將這條河當做「天然廁所」。錢德回憶說﹕「綜觀全球的(兒童)健康問題,你會發現必須有良好的醫療供給,同時有父母的配合,就像飛機的兩翼、火車的兩條軌道,缺一不可。」

據宣明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每年全球約有9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即每3秒就有1名兒童喪命,每天有2.4萬兒童死亡。究其死因,40%屬出生夭折,19%死於肺炎,18%死於腹瀉,8%死於瘧疾,3%死於愛滋病。這些死亡中有99%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大多因家庭貧困所致。

錯失「第2次成長期」 營養不良世代循環

營養不良是導致當中三分之一兒童死亡的根本原因,懷孕母親的健康對下一代影響重大。錢德指出,若孕婦營養不良,即使成功分娩,亦很可能誕下體重過輕的嬰兒(出生時體重在2.5公斤以下);若孩子在成長期還因貧窮無法得到足夠營養,就會發育成一個消瘦的兒童、青少年、成年女性、營養不良的孕婦,形成惡性循環。他解釋﹕「9至11歲青少年期,是人類的第2次成長期,對一個體重過輕的嬰兒來說,若在這階段獲足夠營養,還可長高並正常發育。」

錢德與妻子先後助養了3名分別活在孟加拉、印尼和菲律賓的青少年。他們自己的兒子出生時體重不足2.5公斤,但因他倆受過良好教育,懂得使用醫療方法,同時新加坡又具備良好醫療設施,現在「我的兒子已明顯高過我,經常打籃球、健身」。但在一些落後國家,缺少的往往是硬件——醫院診所和設施,或軟件——進步的思維、意識,甚或兩者兼缺。

助組流動醫療隊入村

他表示,宣明會與當地衛生機構密切合作,目標之一就是令他們關注問題,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而他們這些健康使者則幫助教育當地人怎樣去使用設施。錢德率領的團隊曾在印度馬哈拉斯他省(Maharashtra)幫助當地醫院建立流動醫療隊,每周一次去到村民家中看病,同時在當地加強健康教育。錢德反覆強調﹕「營養不良問題並不是簡單的食物短缺問題,更是經濟和發展問題。」

明報記者 戴天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