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回歸前不少英商擔心利益遭忽略。在1988年底至1989年初,時任怡和主席亨利約瑟克(Henry Keswick)以香港中英工商協會主席及個人名義,先後去信英國外交部、貿易及工業部及港督衛奕信,要求關注英商在港利益,又提出設立英國專員(British Commissioner)一職。
亨利約瑟克與英外交部往來信件中,提到當年英國高級貿易專員一職雖可代表英商利益,但不是大使職級,期望可以進一步改名為英國專員(British Commissioner),保證在公共建設合約上,英國利益可於早期發揮主要作用。
亨利約瑟克於1989年2月曾去函港督衛奕信,指他經常聽到有高級政府官員抱怨,英國沒有在香港投資,但其實英企業在港股票市場的持股量近200億英鎊(20 billions),佔整體近四成,認為此誤解需要由港英政府、英方及多方一同糾正。衛奕信回信表示,一直公開地表明英商有持續投資及參與香港活動。
亨利約瑟克與英外交部往來信件中,提到當年英國高級貿易專員一職雖可代表英商利益,但不是大使職級,期望可以進一步改名為英國專員(British Commissioner),保證在公共建設合約上,英國利益可於早期發揮主要作用。
亨利約瑟克於1989年2月曾去函港督衛奕信,指他經常聽到有高級政府官員抱怨,英國沒有在香港投資,但其實英企業在港股票市場的持股量近200億英鎊(20 billions),佔整體近四成,認為此誤解需要由港英政府、英方及多方一同糾正。衛奕信回信表示,一直公開地表明英商有持續投資及參與香港活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