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香港選舉制度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22日 05:01
2010年11月22日 05:01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改通過後,2012年立法會將增加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香港本來已經有多種不同的選舉方法,「超級區議員」的出現,再添幾分複雜。

區議會:得票最多者當選制

18區區議會共102名委任議員,以及405名民選議員,民選區議員制度最簡單,同一選區內,最高得票者就當選。每區都被細分成多個選區,好像中西區就有15個選區。每名選民只可以投票選區的其中一名候選人,獲得最多票數的候選人就當選。例如2007年,公民黨陳淑莊以795票當選山頂選區。

立法會:地方選舉比例代表制

立法會選舉由地方選舉及功能組別選舉組成。

地方選舉﹕2008年,60個議席中,有一半來自地方選舉。選民並非投票予任何候選人,而是投票予某份名單,因此一張名單可以有多於一名候選人。此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並非純是「票高者得」。統計票數時,任何一份名單的得票到達基數時,即有一名候選人當選。假若選區還有空缺,則會由有效餘票(扣除選票基數後)最多的名單餘下候選人當選。

選票基數計算方法是,以有效選票的總和除以選舉議席空缺。2004年,泛民陣營組成「七一連線」,參選新界東,這張「鑽石名單」反映了比例代表制的運作。名單排名次序是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黃成智、蔡耀昌、何淑萍和柯耀林,最後只有前三名當選。當時的有效票數是431,007,當選門檻是61,572票,共有7個議席。「七一連線」取得168,833票,排頭位的鄭家富即當選,而4號名單的田北俊及6號名單頭位的劉江華的得票都超過61,572票,分別取一席。分配後,新界東還有4個議席,那就根據有效餘票數目分配這4席,「七一連線」的劉慧卿、湯家驊分別以107,261票及45,689票當選。

功能組別﹕選舉中,只有少數人合資格投票。2008年,只有約23萬功能組別選民,而地方選舉卻有逾330萬選民。所謂選民可以是個別人士,也可以是團體,好像會計界,所有註冊會計師均可投票,但航運交通界,有權投票的卻是187個團體,而不是司機、船員。

功能組別在1985年已經出現在香港議會,希望代表不同業界的聲音,但其選舉模式一直為人詬病。

1. 選民基礎狹窄及不均,例如鄉議局、漁農界、保險界等,選民只有百餘人,而教育界卻有數萬名選民,而且不少界別只有一名候選人,在沒有對手下自動當選;

2. 選舉模式令少數人既有地區選舉投票權,又可在專業人士功能組別投票,還可代表公司或團體投票,情况不公平;

3. 實務上有問題,自由工作者黃明樂批評﹕「人會轉工,選民資料要經常更新。大部分職業都沒有註冊,難以核實,也容易造成種票。行業種類日新月異,遑論要考慮如何涵蓋主婦、學生、退休或無業者。」

2012年,立法會將增加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屬功能組別區議會的代表。政府建議,只有現任民選區議員有資格提名及參選,有意參選者要得到15人提名,並不設上限。再由全港300多萬名選民一人一票選出。

特首選舉:選舉委員會投票

特首並不是全民一人一票選出的。一般市民沒有投票權,只有選舉委員會委員才有。選委會由800名委員組成,主要來自工商界、金融界、專業界、香港地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界別。

參選人要先獲得100個委員提名才可出選。在選舉中,候選人在任何一輪投票中,取得過半有效票就當選。在無競逐的選舉中,候選人取得的支持票數超過有效票總數的一半,就即當選。

這種選舉方法一直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2007年公民黨梁家傑為了打破特權選舉悶局,挾132個提名參選,高呼「有得揀,你至係老闆!」,回應曾蔭權的「我會做好呢份工」,最終曾蔭權以649票當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