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研究經費無限制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19日 05:59
2010年11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當了8年研究員後,細胞生物學家俞立2008年決定返回中國,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因為他覺得中國的科研機會是美國無法相比的。現在他的大型實驗室擁有眾多學生,政府發放的研究經費幾乎沒有限制,這使他有關神經退化和免疫系統治療能夠研究進度更快。俞立說﹕「我認為,我們在中國有更好機會;在中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美報告﹕中國醫藥2020年居前列

自1980年代中以來,約有8萬在西方學習的中國科學家回國效力。國際諮詢機構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周三發表的報告指出,今後10年這種回流趨勢將更顯著,加上中國政府和私人企業的大力投資,將幫助中國在2020年前在全球醫藥和醫療研究領域居前列。中國目前已是第3大醫藥市場,預計到2011年時銷售額將增長25%,超過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但西方仍是全球醫藥業的創新來源地。

中國去年超越印度,成為美國大學外籍學生的最主要來源地,但美國科研界發現,想把中國科研人才留下來,變得愈來愈難。為吸引人才回流,中國政府兩年前啟動的「千人計劃」,計劃在未來5至10年內引進2000名科學家。相比下,美國不少科學家和官員都擔心,不易獲得聯邦經費,可能令年輕科學家對留美研究卻步。

但中國要達到歐美的醫藥研究水平,前路仍漫長。中國仍未有出現真正的大型全球醫藥企業,也不乏造假問題。摩立特報告的作者貝德(George Baeder)認為,中國要在科研創新上躍進,仍需大刀闊斧改革,例如在科研撥款上,落實以成績表現為本而非講人事關係。

華爾街日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