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面對社工難坦誠 青年互助解困境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17日 05:35
2010年11月17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青少年因家庭、學業和求職問題而情緒受困,但接受社工單獨輔導時,卻不敢透露心事。中文大學與城市大學過去兩年研究改良輔導模式,發現由社工招募成立互助小組,由青少年在小組內自發互相關心,社工退為作輔助角色,更有效改善青少年問題。

社工退為輔助角色

於中七畢業後因求職失敗而感到迷失的朱培鳴,畢業後一年內寄出求職信卻毫無回音,終隔離自己,在家中沉迷電子遊戲。幸好他主動參加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中的互助小組,同其他年輕人打開心窗。他說﹕「大家年輕人,較易分享心事,反而面對社工,不敢坦誠。」他現已在一間社會服務中心工作,反過來協助年輕人尋找人生目標。

中大和城大在2008年起進行研究,以問卷和聚焦小組形式,訪問433名曾參與互助小組的青少年,當中有三成個案有學習障礙,另有25%個案遇到父母離異等人生難關。

研究:小組有共同特點 增安全感

負責研究的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張宙橋分析數據後指出,近九成青少年參與小組後,認為小組讓他們與別人和諧共處,感到有安全感和可共同解決問題等。

另一名負責研究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倪錫欽表示,互助小組是近年的新趨勢,泛指一些由社工負責招募或在感化官安排下有共同特點的小組,透過在組內建立凝聚力,令青少年自發組織活動和互相關心,而社工則擔當輔助角色。他舉例指出,有社工曾安排一班吸毒青年學跳舞,令他們找到人生目標和有一技之長。

倪錫欽認為,互助小組有助現時低勞動力和學歷的年輕人在失意或情緒困擾時找到與社會的銜接點,是預防爆發社會問題的有效措施,政府未來應加大力度在社區推行,包括提供資源讓外展社工可主動接觸邊緣青少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