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百科﹕慢性病改變身分認同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15日 05:35
2010年11月15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通識科教師對於公共衛生單元感到陌生,想加深認識,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本地較欠缺這方面的入門書,大學亦未有提供充足的進修課程。台灣卻有不少出色的書籍,其中《健康社會學導讀》對於我們認識「公共衛生」的基本概念,甚有幫助。例如慢性病與個人身分認同(今日香港、個人成長),是本書探討的一個主題。

作者從社會學角度理解慢性病與個人身分認同的關係:首先,個人歷史之瓦解。身體突然出了問題,身體細胞正遭受攻擊,肢體或器官無法像以前一樣發揮功能,導致個人身分面臨很激烈的轉變。突然地,個人重新思量眼前處境,未來的事令人疑惑,過去則成了陌生的回憶。

其次,慢性病的治療會影響個人生活。第一,治療過程讓病者的期望和情緒高低起伏,產生疲憊、失望的感覺。第二,治療令醫療人員佔據了個人生活,病者須聽從醫生的指示治療,醫學人員扮演着「教育者、偵探、警察」的角色。

最後,個人身分的重新建立。日子久了,病者發展生活策略去處理疾病及人際關係。從而培養新的自我,向社會展現自己,面對社會。

筆者建議讀者如想對「公共衛生」有進一步認識,宜多注意台灣出版的書籍,本書只是其中一部較出色的作品。

文﹕通識科教師李偉雄

■書名:《健康社會學導讀》

作者:Barry,Anne-Marie & Yuill, Chris

(郭寶蓮等譯)

出版:台北韋伯文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