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警告穀物短缺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11日 21:59
2010年11月11日 21: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下調主要農作物產量預期,並警告主要穀物將出現短缺,令市場再次憂慮2007至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可能重演,刺激商品價格走勢。

掀糧食危機憂慮

美國農業部周二連續第3個月下調美國玉米產量預測,料美國今年玉米每英畝產量為154.3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大幅下調1.5蒲式耳;美國2010至11年度的玉米庫存將跌至8.27億蒲式耳,是15年新低。當局又預期,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創新高;中國可能會購買美國約三分一的大豆。

美農作物產量庫存齊下跌

美國農業部指出,產量及庫存雙雙下跌,意味供應比數月前緊張。大豆和玉米價格今年漲幅分別為27%和39%。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飈升至每蒲式耳6美元以上,是2008年8月以來首次,大豆期貨價格則上漲5.6%;紐約棉花期貨價格也漲至每磅1.5美元以上,創歷史新高。在歐洲,俄羅斯8月份因應旱災禁止穀物出口後,製粉小麥(milling wheat)價格所創的歷史新高,如今已被超越。

另外,隨着中國的棉花需求增加,美國農業部預料棉花庫存勢跌至1925年來新低,又罕見下調中國今年棉花供應緩衝預期,稱「近幾周廠商庫存已明顯出現短缺」。棉花價格更處於140多年來高位。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經濟學家阿巴斯安(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報告「令人震驚」,這令供應緊張的情况重演,「即使價格沒漲多少的基本糧食商品,最終亦會受到影響」。FAO的糧食價格指數已逼近2008年的歷史高位。反映19種原材料價格的CRB指數(圖),受糖、棉花、銀價上漲帶動,自8月底上升21%,升至320.38的水平,是2008年10月以來的新高。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商品牛市持續,反映中國等新興市場從金融危機中強勁復蘇,令需求增加,推高商品價格。中國主要的油籽加工商來寶集團總裁雷曼(Ricardo Leiman)稱,中國需求激增,因「中國經濟更強勁,飲食習慣更偏重主食,飼料加工利潤很高,令國內糧價升勢強勁」。國際能源署(IEA)指出,中國的需求將使國際油價在2015年前升至每桶110美元,比現時價格上升27%。

貨幣恐貶值 市場轉投硬商品

另外,受到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印鈔政策帶動,美元持續貶值,進一步推高通常以美元結算的大宗商品價格。投資銀行Casimir Capital總經理艾特威(Wayne Atwell)說,市場對貨幣有擔憂,因此轉而投資能長久儲存的硬商品。對冲基金亦掀起收購商品交易商的潮流,索羅斯等大投資者已搶攻商品市場分一杯羹。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與多個商品基金,在2008年中旬商品指數屢創新高之際,以28億美元收購商品交易公司Gavilon的前身。Gavilon處理玉米、大豆、小麥、鉀肥、原油、天然氣等商品交易,料本月將完成DeBruce穀物公司的併購,令其穀物儲存量增至3億蒲式耳,躍升至全美第3,備受市場追捧。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