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最低工資委員會勞資雙方就調整最低工資水平達成共識,時薪由目前32.5元增加2元至34.5元,預期行政會議將會接納並通過,明年5月1日起實施。正如過去兩次檢討一樣,勞資雙方都是由各自開價到折衷妥協,反映勞資利益雖云對立,協調機制行之有效,最重要是勞資雙方本諸理性行事,不走極端,為解決分歧而努力。這種妥協精神放在政事紛亂的當下審視,彌足珍貴,當局與政壇各方人士應予參照。
第四個工資水平
勞資再達成共識
審視新工資水平,嚴格來說勞方仍然是作出較大妥協的一方。首先,按通脹率,2014年為3.5%、2015年約2.5%,新工資水平加幅約6%,雖云可抵消過去兩年通脹率,勞方收入卻無實質增加,打工仔生活質素未因而獲得改善。其次,最低工資水平每兩年檢討一次,援引的是滯後數據,並未反映當前消費物價指數。即使如此,勞方在較吃虧下仍然願意妥協,說明其理性一面。
從5年前制訂最低工資水平開始,勞資雙方爭議不絕,勞方希望水平訂得愈高愈好,僱主由反對到接受,仍然堅持嚴控員工薪酬;當日曾有資方代表提出時薪20元,不僅市民嘩然,連不少僱主也有太過刻薄之說。當日政府處理這個敏感議題,本來預期勞資會「打大交」,結果是有爭議齟齬,激烈程度卻遠遠不如想像。這是因為數據最有說服力,政府拿出統計處有關受影響行業的數據,工資訂在哪個水平才不致帶來不可承受的衝擊,一目了然,所以首個最低工資水平28元,很快就形成共識。
5年以來,最低工資水平加過兩次,分別是2013年加至30元、2015年加至32.5元。如今連同明年5月加至34.5元,每次檢討都是勞資角力,一次又一次「要多與少付」的拉鋸,最終都是數據說話,達成共識,體現妥協精神,說明勞資關係並非處於你死我活的景况。
實施最低工資水平之後,帶來一些改變,首先是彰顯了社會公義。以前,由於低下階層缺乏議價能力,被無良僱主剝削的個案時有所聞,基於並無法例規定,有僱主認為無論薪金多少,只要有人願意做,就是市場價,云云。是的,確實有人迫於無奈接受壓榨,不過這種等於「人吃人」的關係,在高度發展和高度文明的香港出現,毋寧是一種恥辱;實施最低工資水平,消滅了不公不義的僱傭關係,每一個打工仔都得到起碼尊嚴,香港社會也變相「升呢」了。
另外,在討論實施最低工資水平時,資方恫言會導致一些中小企倒閉;企業為生存而裁減人手,將推高失業率;有連鎖快餐店更發出盈警預告,一派經營危局之狀。事實證明,這些恫言盡皆胡說。多年來,最低工資對企業經營的衝擊微乎其微,反而是高昂的租金,不知道扼殺了多少中小企。本港充分就業,許多行業都訴說難以聘請到足夠人手;發盈警的連鎖快餐店則是繼續連年賺大錢,生意做得火紅。
最低工資促進機械化
香港政治也須「升呢」
現在回顧資方高喊「狼來了」,或許都是策略運用,以防勞方開天索價,而審視幾年情况,整體營商環境並未轉壞,或許與部分業界及時調適有關。香港與其他一些國家地區一樣,最低工資迫使僱主投放資源,促使行業「機械化」,減少倚賴人手。例如,現在餐飲業大多使用中央洗碗系統、髮廊引入洗頭機代替人手、保安業使用閉路電視集中監控等,從營運而言這些都是進步,設若不實施最低工資,這種主動「升呢」大概不會出現,也算是最低工資對社會的貢獻。
近年,本港政治生態惡化,激進勢力橫衝直撞,擺出一副有你無我、絕不妥協的架式,已經累及本港許多發展。勞資制訂最低工資水平,若按激進方式互動,相信到今日也不會實施。最低工資涉及實質利益,勞資完全對立,若一方堅持己見,永不讓步和尋求妥協,不可能已經制訂了第四`個工資水平;今日達至的成果,一隻手掌拍不響,那是勞資雙方都願意妥協的結果,期望這股妥協精神,援引到政治爭議,突破困局,把香港從死胡同拉出來。最低工資演繹的妥協精神,值得各方思考和領會,特別是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在即,期望當局與各方代議士懂得妥協,帶領香港擺脫內耗空轉,重回正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第四個工資水平
勞資再達成共識
審視新工資水平,嚴格來說勞方仍然是作出較大妥協的一方。首先,按通脹率,2014年為3.5%、2015年約2.5%,新工資水平加幅約6%,雖云可抵消過去兩年通脹率,勞方收入卻無實質增加,打工仔生活質素未因而獲得改善。其次,最低工資水平每兩年檢討一次,援引的是滯後數據,並未反映當前消費物價指數。即使如此,勞方在較吃虧下仍然願意妥協,說明其理性一面。
從5年前制訂最低工資水平開始,勞資雙方爭議不絕,勞方希望水平訂得愈高愈好,僱主由反對到接受,仍然堅持嚴控員工薪酬;當日曾有資方代表提出時薪20元,不僅市民嘩然,連不少僱主也有太過刻薄之說。當日政府處理這個敏感議題,本來預期勞資會「打大交」,結果是有爭議齟齬,激烈程度卻遠遠不如想像。這是因為數據最有說服力,政府拿出統計處有關受影響行業的數據,工資訂在哪個水平才不致帶來不可承受的衝擊,一目了然,所以首個最低工資水平28元,很快就形成共識。
5年以來,最低工資水平加過兩次,分別是2013年加至30元、2015年加至32.5元。如今連同明年5月加至34.5元,每次檢討都是勞資角力,一次又一次「要多與少付」的拉鋸,最終都是數據說話,達成共識,體現妥協精神,說明勞資關係並非處於你死我活的景况。
實施最低工資水平之後,帶來一些改變,首先是彰顯了社會公義。以前,由於低下階層缺乏議價能力,被無良僱主剝削的個案時有所聞,基於並無法例規定,有僱主認為無論薪金多少,只要有人願意做,就是市場價,云云。是的,確實有人迫於無奈接受壓榨,不過這種等於「人吃人」的關係,在高度發展和高度文明的香港出現,毋寧是一種恥辱;實施最低工資水平,消滅了不公不義的僱傭關係,每一個打工仔都得到起碼尊嚴,香港社會也變相「升呢」了。
另外,在討論實施最低工資水平時,資方恫言會導致一些中小企倒閉;企業為生存而裁減人手,將推高失業率;有連鎖快餐店更發出盈警預告,一派經營危局之狀。事實證明,這些恫言盡皆胡說。多年來,最低工資對企業經營的衝擊微乎其微,反而是高昂的租金,不知道扼殺了多少中小企。本港充分就業,許多行業都訴說難以聘請到足夠人手;發盈警的連鎖快餐店則是繼續連年賺大錢,生意做得火紅。
最低工資促進機械化
香港政治也須「升呢」
現在回顧資方高喊「狼來了」,或許都是策略運用,以防勞方開天索價,而審視幾年情况,整體營商環境並未轉壞,或許與部分業界及時調適有關。香港與其他一些國家地區一樣,最低工資迫使僱主投放資源,促使行業「機械化」,減少倚賴人手。例如,現在餐飲業大多使用中央洗碗系統、髮廊引入洗頭機代替人手、保安業使用閉路電視集中監控等,從營運而言這些都是進步,設若不實施最低工資,這種主動「升呢」大概不會出現,也算是最低工資對社會的貢獻。
近年,本港政治生態惡化,激進勢力橫衝直撞,擺出一副有你無我、絕不妥協的架式,已經累及本港許多發展。勞資制訂最低工資水平,若按激進方式互動,相信到今日也不會實施。最低工資涉及實質利益,勞資完全對立,若一方堅持己見,永不讓步和尋求妥協,不可能已經制訂了第四`個工資水平;今日達至的成果,一隻手掌拍不響,那是勞資雙方都願意妥協的結果,期望這股妥協精神,援引到政治爭議,突破困局,把香港從死胡同拉出來。最低工資演繹的妥協精神,值得各方思考和領會,特別是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在即,期望當局與各方代議士懂得妥協,帶領香港擺脫內耗空轉,重回正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