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袁海文:窮得只剩下房屋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7日 06:35
2016年10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最近,政府不斷被揭發為搶地建屋,不惜犧牲小市民和社會利益,計劃收地。先有橫洲村民,再有傑志足球訓練中心,更有欽州街小販市場(棚仔)的布販。村民被首先犧牲,黑勢力貨櫃場回收場卻安然無恙的不公已廣為公眾所知,在此不贅。但當我們看見政府曾經高呼「發展包括文化及創意的六大產業,以促進本地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體育,要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政策背後的理念,是運動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而且有助社交及增進對社會的歸屬感」,說得非常漂亮,令人覺得很有抱負和願景。但原來面對房屋發展,體育界、文化及創意界等的發展只有隨時被犧牲及讓路。而即使傑志足球訓練中心及欽州街小販市場被犧牲,每幅地其實也只換得一兩棟樓、數百單位供應量。不禁讓人質疑,值得嗎?


體育文化創意發展隨時被犧牲

行政長官梁振英為表自己對體育發展的支持,今年年初施政報告便表示:「我決定落實政綱建議,委派民政事務局負責體育政策的副秘書長擔任『體育專員』,統籌及協調跨局或跨部門的體育工作。」這名體育專員的工作,包括足球專責小組。而傑志足球訓練中心當日的成立,便是需要政策局支持,才能成事。但當被認為可容易收回用作發展房屋,政策局的支持也可變成「曾經」。


財政司長曾俊華則於財政預算案表示,向時裝業投放5億元,在未來3年以先導形式推行一系列措施,推廣香港時裝設計師和品牌,為新成立和具潛質的時裝設計企業推行培育計劃,為時裝設計畢業生提供海外實習和進修機會。但我們見到,有機會獲獎、有品牌、有名聲才被重視,資源被側重。但默默做好後勤,如布藝技術師、布販等,政府根本就毫不重視,例如不發小販牌讓有心人經營,任由他們被慢慢淘汰。


不會因多了房屋而變和諧

沒有有質素的硬件和軟件配套,我們的體育事業如何能發展?沒有本地師傅的班底,如何能紮實發展香港的時裝創意業?原來,在房屋發展前,哪怕只是數百單位的供應量,都會隨時被放棄。特首選舉在即,若下任行政長官仍只重視房屋和經濟發展,不惜犧牲難以被經濟量化的社會價值,香港只會不斷被淘空,卻不會因多了一些房屋而變得和諧。香港人,請不要讓香港窮得只剩下房屋。


作者是深水埗區議員、民主黨司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