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黃之鋒事件要講清楚 從政風險或臨轉捩點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7日 06:35
2016年10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黃之鋒到泰國活動被遣返,從已披露資料情况,這是已知的在港從事反對政治人士遭遇的首例。由於涉及香港永久居民在海外的權益,事態屬於什麼性質、當局為何如此處理,北京和特區政府最好能講清楚,讓香港市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另外,此事折射出來的信息,是環繞香港事務的鬥爭將會更為尖銳,原本在港從事反對政治活動的低風險、低機會成本日子,或許已經成為過去;反對政治與國家機器角力,將會成為高風險、高機會成本的「行業」。可以預見的是,政治分歧而衍生的對碰將更激烈。


黃之鋒在香港犯法

泰指中方要求遣返

黃之鋒此事,嚴格而言只是一宗出入境管制事件,各國和地區都可按本身規定和考量行事。接納或拒絕任何人等入境,遇到傳媒查詢,許多時候大都以不評論個別個案為由,使外界不知就裏。不過,泰國方面由首相巴育回應此事,據外電引述報道,巴育說「中方官員要求將他送返香港」。黃之鋒出入境個案而驚動首相,看來此事在泰方的議程並不稀鬆平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接受本港傳媒查詢時,並未否定「中方要求遣返」的說法。因此,有理由相信黃之鋒此事涉及中國和泰國的外交互動。這宗入境個案為何上達高層,無從猜度,只是基於黃之鋒的香港永久居民身分,他的遭遇折射出什麼狀况,值得討論和關注。


這幾年,黃之鋒推動和參與反對政治活動涉及多宗官司,其中兩年前示威者衝入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一役,他與其他人等被控告參與非法集會罪名成立,被判處社會服務令。黃之鋒在港觸犯法律,法庭已經審定,不過他的犯罪行為和事實都在本港發生,泰國當然可以黃之鋒帶來負面影響為由,拒絕他入境。不過,據巴育的說法,泰國的考慮並非如此,而是因為中方的要求。這樣的話,在香港從事反對政治的人,日後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基本權利以至人身安全,會否因為中方發揮影響力而受到衝擊或危害,已經成為懸念。


近年,中國與泰國透過外交安排,先後有多批人士由泰國遣送到大陸,已知的包括兩年前被指偷渡的逾百名維吾爾族人。有消息說,銅鑼灣書店股東桂民海是在芭提雅的寓所被帶走,其後在中央電視台露面認罪,新華社報道說桂是在2015年10月向公安機關自首。這類人士由泰國以「遣送、帶走、移交」等方式回到大陸,他們都涉及大陸的案件,有關聯繫尚算清楚,而黃之鋒的犯罪行為在香港發生,與大陸並無關係,現在中泰透過外交安排「封殺」黃之鋒在泰國活動,將他遣送回港,那是基於什麼因素、說明什麼狀况?港人有權利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黃之鋒被遣送返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或許告一段落。只是類似爭議不止一次發生,例如電話騙案就有人在外國被拘捕而遣送大陸或台灣;設若日後從事反對政治的港人被遣送到大陸,誰可以排除這個可能?因此,黃之鋒此事涉及「一國兩制」、港人的基本權利等原則性範疇,北京和特區政府最好能講清楚,特別是黃之鋒在泰國被拘留之後,看不到特區政府做了什麼事。香港永久居民在外國被拘留,特區政府知其事卻未見有行動介入,這是難以接受的冷漠。


近年,本港愈來愈多人參與反對政治,特別是年輕人對於「從政」趨之若鶩,蔚為時尚潮流。究其原因或許各有不同,不過,有一種情况不能忽視,就是青年人從事反對政治而大有斬獲的事例,不在少數,他們在整體社會盡量包容、愛護年輕人的氛圍下,恣意衝擊,不少人視之為英雄,而且有人透過選舉取得權力。可以說,幾年來,事實證明年輕人搞政治風險極低,機會成本也低;黃之鋒這件事,會否是年輕人涉身政治而面對風險和機會成本的轉捩點,值得觀察和注意。


掌控分離激化生態

從政低風險或不再

「港獨」思潮冒起,所謂與分離主義難以切割的「民族自決」、「內部自決」或「自主」等說法和政治路線,部分傳統政客和年輕新晉政治人琅琅上口。有理由相信,北京對此不會放之任之,將會出現的掌控與分離對碰,必然激化政治生態。北京認真應對,則過去在香港搞政治的低風險、低機會成本會否改變,值得整體社會、特別是致力從政的人士思量。黃之鋒在泰國的遭遇折射從事反對政治的風險和成本,或許與過去不一樣了。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