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趙永佳、張浚樂:高中應用學習:生涯規劃的起點?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6日 06:35
2016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自新高中學制實施以來,應用學習(Applied Learning)一直是高中生可揀選以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下稱「文憑試」)的選修科之一。應用學習(前身為「職業導向教育」,Career-oriented Studies)始於2000年初,旨在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興趣、學習模式及志向。課程涉及六大範疇,包括創意學習、媒體及傳意、工程及生產、服務、應用科學,以及商業、管理及法律,涵蓋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應用學習的課程由9間專上院校提供,於中五至中六學年間進行,授課時數為180小時。現時,學生在課程的表現以「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兩個等級反映,相等於文憑試甲類科目的第2級和第3級或以上。到了2018年,評核等級會增多「達標並表現優異(II)」一級,即學生最高可獲第4級或以上的成績。


師生家長皆持較正面評價

香港社會素來看職業教育,都會帶着有色眼鏡。很多時候,媒體就應用學習的報道都聚焦在課程的不足之處,從課程之認受性,到政府資助不足對學校推廣課程造成限制等。早前亦有不少報道指出,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人數近年不斷遞減,有的更因應用學習的修讀率每年都徘徊於不足一成而質疑課程的成效。


其實,根據教育局最新發布「高中科目資料調查(2015/16學年)」的調查結果,應用學習有8%中五學生修讀。相比另外同樣都是文憑試的選修科目,如中國文學(3.5%)、英語文學(0.7%)、科學:組合科學(2%)、倫理與宗教(1.6%)等,應用學習已有較高的修讀人數。


修讀人數是否足以說明應用學習的成效?我們無意在此下結論。不過,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近得中央政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計劃贊助,就高中應用學習科進行了調查(詳細研究報告稍後公布)。當中綜合了高中生、家長、校長和老師對課程的評價,有助我們了解他們在當中的經驗,從而進一步檢視課程之成效。


調查於去年12月到今年6月間進行,由兩部分組成,包括以問卷抽樣訪問了逾6200名來自本地中學的中五學生,以及跟部分受訪學生的家長、學校老師及校長作深入訪談。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學生、家長、校長,還是老師,整體而言都對應用學習持較正面的評價。


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

從問卷調查所得(見表),過半數選修應用學習課程的受訪同學對課程都有正面看法,而且對他們在規劃升學及就業路向方面都發揮積極作用。


對大部分參與訪談的家長而言,應用學習可讓子女在校內學習以外,多學一門手藝或興趣。雖然受訪家長普遍對應用學習的認知都不多,但從對子女在修讀課程前後的觀察及互動,他們都得出課程非常實用的結論:


「人就始終要住屋,他現在學這個室內設計,知道怎樣可以將間屋弄得漂亮一點、環保又省電一點,這個(技能)應該到哪個社會都適用吧,所以我覺得挺好啊……我看到他修了這科後,對裝潢這行的知識都增長了一點點。他不時會教我,燈有這種那種、地板什麼色又會有什麼效果。」(受訪家長)


如這名家長透露,子女在修讀應用學習後會不時向他們分享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她認為子女透過應用學習,早於高中階段便有實地接觸並了解工作領域的機會,而且可涉獵到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能夠將學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除了家長,受訪校長和老師都對應用學習的實用性予以肯定:


「有幾次,我們舉辦家長晚會,(修讀應用學習的)學生自薦,包辦晚會中的西式糕點。我們放手讓他們自由發揮,因為他們肯定比我們專業。他們都真的很認真,晚會前兩星期日日放學後都在家政室練習。製成品當然不及酒店那些專業、花巧,但都似模似樣,水準絕對不低的。」(受訪校長)


校長和老師分享到學生受了應用學習專業訓練後的成果,也樂見他們能夠學以致用。


激發學生思考將來

此外,大部分校長和老師都認同應用學習是令學生增廣見聞的重要渠道:

「(學生)涉獵的層次,或者是見識都不會很多。多一點這些課程(應用學習),是他們感興趣的,或者可以激發他們去思考自己將來職業的,又給了個好大的渠道讓他們去認識不同專業,其實是非常好的。」(受訪校長)


校長指出,學生普遍日常生活能夠涉足到的事物有限,視野因而較為狹窄。可是,部分校長認為應用學習的課程設計正好填補這不足。應用學習的課程涉及林林總總的專業領域,當中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亦大多為學生在平常的課堂中鮮有接觸到的。除了課程內容多樣化,大多的課程亦不局限於理論基礎,更着重實踐的經驗,令學生掌握如何將理論靈活地應用出來。


多元化應用學習 實踐生涯規劃初心

綜合上述各點,持份者和「用家」對應用學習評價相當正面,並普遍認同課程能為學生帶來不少裨益。應用學習搭建了平台予學生去探索並發展自我的潛能,並提供了多元升學及就業進路的銜接機會,使現有的生涯規劃教育得以完善。生涯規劃教育旨在鼓勵學生發掘自我潛能、積極地探索不同的升學就業途徑,從而找到合適的路向。而多元化的應用學習正正實踐了生涯規劃教育的初心。現在,無論教育工作者、家長、同學都認為教育制度中缺乏選擇,過分着重學術、認知能力的訓練,而忽略非認知能力和實務技能的培養。我們是否更應關注應用學習科的設計、執行與效果,令到這個「沒有選擇中的選擇」能更健康地成長?


儘管如此,在本港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當然不會一帆風順。我們研究結果亦反映了受訪者於應用學習的其他意見及經驗,當中也包括他們在課程之實際運作上,遇到的不少困難與挑戰。我們將於下一篇文章逐一探討。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社會學系教授,張浚樂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助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