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張太的寶貝女阿兒剛升小一,並如願入讀一所直資小學,一家人都非常開心,「阿兒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傳統津校不太適合她,因此我去年主力替她報考直資及私立學校,而且全部都是happy school」。
阿兒考了6間學校,最心儀的,就是現在入讀那間,張太笑言﹕「女兒主要被寬敞的校園環境及多元化設施所吸引,而我就喜歡這間學校是一條龍,更重要是鄰近居所,步程不過15分鐘,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
然而,在報考過程中,亦非一帆風順,原來阿兒當初只是備取生,「這間學校是一試定生死的,面試時也沒有接見家長。坦白說,當初我對女兒是蠻有信心的,因為她不怯場又開朗,表達能力亦不俗,所以,經電郵獲校方通知阿兒只是備取生時,我真的十分失望!」
黃色紙吸眼球 圖畫不需複雜
張太只容許自己失望半天,當晚已立即採取相應的行動,「我記得在簡介會時,校長曾表明很看重家長的誠意,又說每年公布結果後,均收到大量『求位信』,每一封他都會親自細閱,若發現別具誠意、理念又相近的家長,其子女會獲得優先考慮」。就憑校長這一番話,張太馬上替阿兒準備一封別出心裁的「求位信」。
「我親筆撰寫了一封信,因為我認為手書比電腦列印更能打動人,內容當然環繞自己的育兒理念及對教育的看法,並在信中一一提及我曾修讀過的兒童課程,希望令校長感到我是一位有教養、願意花時間培育孩子的家長。這封信不長,只是一頁A4紙,但我附加了一幅由阿兒拼貼、繪畫而成的圖畫。」
張太透露,她刻意選用「搶眼」的黃色卡紙,目的是吸引校長的「眼球」,而圖畫的「賣點」是心思並非複雜性,營造是出自孩子手筆的感覺,「我先從校刊中,找來一幅學校外貌相,剪下,貼在卡紙上;同時利用阿兒一張證件相,修剪到只剩下頭像,然後貼在學校旁邊;之後,我在阿兒頭像下繪畫了一套這間學校的女生校服,再吩咐她替校服着色,以及繪畫『自己』的手腳並寫上名字。最後一步,便是教阿兒在這幅圖畫上,寫上『我想做××學校學生』幾個大字」。
翌日,張太便把這封信及圖畫,親身交到學校校務處,約兩個月後,阿兒終獲校方發出取錄通知書,「如果你問我,阿兒由備取生變為取錄生,是否跟這封『求位信』有關?我真的不知道。但作為家長,我認為一試無妨,或者孩子真的在邊緣位置跟幾十名備取生爭一席位呢?做多一步,距離成功便或許多一步,况且我也不是『轟炸式』不斷送信,因此不擔心會帶來反效果」。
◆個案二﹕兩次寫信 勿太自誇兒子
林太兒子偉仔去年這個時間正準備升讀小一,她一直心儀直資和私立小學,並以漁翁撒網式報考了12間小學。其中她喜歡的一間直資小學,在面試後一直未有消息,直至她知道有其他家長在10月初已收到學校取錄電話,她便寫了一封信給學校。
提及自己跟學校理念相同
「我很喜歡這間學校,加上覺得寫信也沒有壞處,可表達誠意。我知道信件有機會寄失,於是請先生替我親手遞交,即使不肯定最終能否到達校長手上,但至少保證信件安全抵達學校。」
林太認為,信件內容最重要是寫自己跟學校的理念相同、兒子的個性及優勝之處等,但又不能過於自誇,「因為有些學校其實不需要尖子,只希望看到家長有心教好小朋友。兒子告訴我,面試時,老師和校長多問及他家裏狀况,而非上了什麼興趣班」。
原來10月初時,學校先通知正式取錄的學生,次輪才通知備取生,林太後來亦收到備取生通知書,於是再寫一封信給校長。「除了對兒子能成為備取生表示感謝,也在信中表明已是第二次寫信來,那麼校長即使只看到這一封,也知道我不止寫了一次。碰巧當時快到12月,我還附加了一張聖誕卡。」
兒子以該校為題作畫
林太兩次寫信,都有叫偉仔畫一幅圖畫,主題是這間學校,再讓他隨意加點東西。偉仔畫了他喜歡的火車在學校下面,又畫了幾個小朋友手拉手,並在上面寫上「親愛的××校長和老師,我希望可以入到××學校。」想不到交信後不久,林太便收到取錄的電話通知,「我不知道是否寫信有效,或者他本來候補的位置就很前,但結果當然開心,因為不用再參加大抽獎了」。
阿兒考了6間學校,最心儀的,就是現在入讀那間,張太笑言﹕「女兒主要被寬敞的校園環境及多元化設施所吸引,而我就喜歡這間學校是一條龍,更重要是鄰近居所,步程不過15分鐘,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
然而,在報考過程中,亦非一帆風順,原來阿兒當初只是備取生,「這間學校是一試定生死的,面試時也沒有接見家長。坦白說,當初我對女兒是蠻有信心的,因為她不怯場又開朗,表達能力亦不俗,所以,經電郵獲校方通知阿兒只是備取生時,我真的十分失望!」
黃色紙吸眼球 圖畫不需複雜
張太只容許自己失望半天,當晚已立即採取相應的行動,「我記得在簡介會時,校長曾表明很看重家長的誠意,又說每年公布結果後,均收到大量『求位信』,每一封他都會親自細閱,若發現別具誠意、理念又相近的家長,其子女會獲得優先考慮」。就憑校長這一番話,張太馬上替阿兒準備一封別出心裁的「求位信」。
「我親筆撰寫了一封信,因為我認為手書比電腦列印更能打動人,內容當然環繞自己的育兒理念及對教育的看法,並在信中一一提及我曾修讀過的兒童課程,希望令校長感到我是一位有教養、願意花時間培育孩子的家長。這封信不長,只是一頁A4紙,但我附加了一幅由阿兒拼貼、繪畫而成的圖畫。」
張太透露,她刻意選用「搶眼」的黃色卡紙,目的是吸引校長的「眼球」,而圖畫的「賣點」是心思並非複雜性,營造是出自孩子手筆的感覺,「我先從校刊中,找來一幅學校外貌相,剪下,貼在卡紙上;同時利用阿兒一張證件相,修剪到只剩下頭像,然後貼在學校旁邊;之後,我在阿兒頭像下繪畫了一套這間學校的女生校服,再吩咐她替校服着色,以及繪畫『自己』的手腳並寫上名字。最後一步,便是教阿兒在這幅圖畫上,寫上『我想做××學校學生』幾個大字」。
翌日,張太便把這封信及圖畫,親身交到學校校務處,約兩個月後,阿兒終獲校方發出取錄通知書,「如果你問我,阿兒由備取生變為取錄生,是否跟這封『求位信』有關?我真的不知道。但作為家長,我認為一試無妨,或者孩子真的在邊緣位置跟幾十名備取生爭一席位呢?做多一步,距離成功便或許多一步,况且我也不是『轟炸式』不斷送信,因此不擔心會帶來反效果」。
◆個案二﹕兩次寫信 勿太自誇兒子
林太兒子偉仔去年這個時間正準備升讀小一,她一直心儀直資和私立小學,並以漁翁撒網式報考了12間小學。其中她喜歡的一間直資小學,在面試後一直未有消息,直至她知道有其他家長在10月初已收到學校取錄電話,她便寫了一封信給學校。
提及自己跟學校理念相同
「我很喜歡這間學校,加上覺得寫信也沒有壞處,可表達誠意。我知道信件有機會寄失,於是請先生替我親手遞交,即使不肯定最終能否到達校長手上,但至少保證信件安全抵達學校。」
林太認為,信件內容最重要是寫自己跟學校的理念相同、兒子的個性及優勝之處等,但又不能過於自誇,「因為有些學校其實不需要尖子,只希望看到家長有心教好小朋友。兒子告訴我,面試時,老師和校長多問及他家裏狀况,而非上了什麼興趣班」。
原來10月初時,學校先通知正式取錄的學生,次輪才通知備取生,林太後來亦收到備取生通知書,於是再寫一封信給校長。「除了對兒子能成為備取生表示感謝,也在信中表明已是第二次寫信來,那麼校長即使只看到這一封,也知道我不止寫了一次。碰巧當時快到12月,我還附加了一張聖誕卡。」
兒子以該校為題作畫
林太兩次寫信,都有叫偉仔畫一幅圖畫,主題是這間學校,再讓他隨意加點東西。偉仔畫了他喜歡的火車在學校下面,又畫了幾個小朋友手拉手,並在上面寫上「親愛的××校長和老師,我希望可以入到××學校。」想不到交信後不久,林太便收到取錄的電話通知,「我不知道是否寫信有效,或者他本來候補的位置就很前,但結果當然開心,因為不用再參加大抽獎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