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10月股災不常見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3日 06:35
2016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全球焦點落在德銀身上,但反反覆覆過後,上週五市傳德銀已跟美國司法部達成罰款54億美元的協議,加上德銀內部文件指流動儲備超過2150億歐元,空倉立即被挾,股價爆升14%,這個歐洲版雷曼相信未必會出現了。筆者感覺10月是重要的轉折點,究竟是再展升浪還是遇阻回落,本月以至第4季相當關鍵,但從數據上看,10月不是股災月。


德銀事件令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但德銀資產值相當於德國GDP三分之二,若真的如2008年雷曼般危險,德國主權違約掉期價差就應該急升,實際上卻變動不大,就算德意10年期債息差距擴闊,亦只是在低位的區間上限,並未突破向上。報道指美國將罰款額大舉向下修訂,消息應該可信,一來金額十分明確,二來此前法巴的罰款,亦是按其資本充足率來收取的。


逼近美大選 民調對市況影響漸增

德銀的問題估計已發酵得差不多,市場焦點將轉移至美國總統選舉以及經濟數據之上。以往的總統電視辯論,確實對誰能入主白宮起了重要作用,上周首場電視辯論,特朗普確實表現較差,但希拉裡表現得好些,就能打動失業、在職貧窮的民眾繼續支持民主黨嗎?相信


未必。愈接近11月8日,民調對大市的影響力就愈大。


技術走勢上,美股三大指數在去年8月MACD月線圖發出「牛熊」訊號,1年過去熊差距持續收窄,既可能是發出牛氣沖天的月線圖「雙牛」,隨時出現大升市,若失敗,則是月線圖雙頂背馳,按走勢推斷各走極端。盤路看,第3季對沖基金都已投降,紛紛加倉緊貼大市,市場的淡倉不多,若資金足以推動上升會非常順利,但反過來有意外的話,亦會出現互相踐踏的情況。


恆指國指過去7年10月全數報升

但就港股而言,10月份出現股災的機會不大。雖然最重災的1997、2008年等股災都是在10月大爆發,但自2008年起,無論恆指及國指均未曾在10月下跌,是過去7年唯一不曾下跌的月份。恆指升幅介乎1.52%至12.2%,國指介乎3.01%至17.89%。客觀來看,雖然經濟數據回暖不足以推升股市,但中國9月官方製造業PMI報50.4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擴張,生產和


需求增長平穩,而非製造業PMI連續7個月在53以上的景氣區間,實體經濟穩定,外圍也無信貸市場風險,就算難以突破24000點,也不會出現股災。


但要留意,按規模來看,中型企業PMI為48.2,低於上月0.7個百分點,仍位於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6.1,比上月下降,繼續位於收縮區間。會被納入官方PMI統計範圍的已是有一定規模,可推斷絕大部分更微型的,甚至個體戶的狀況是非常慘淡。PMI數字,隨時高估了中國經濟狀況。


上周油組達成限產協議。市場對此看法分歧,俄羅斯就非常悲觀,堅持未來3年油價40美元的看法,而美國第三季度貝克休斯石油鑽井機活躍口數增加95口,創2014年第一季(當時增加105口)以來最大單季表現;第三季維持不變或增加的連續周數長達14周,創2011年以來之最。短期油價料以反覆為主,但油企在削減開支2年後,或會重新部署,本倉此前買入中海油服(2883)無功而回,今周會再試一次,買入5000股。


明報記者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