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七、八十年代,內地經濟開放,憑低廉勞工成本,以及相關優惠政策,幾十年以來為全球提供低廉的出口產品。中國是對全球有貢獻的,試問沒有當年的中國世界工廠模式,到現在複製於區內其他新興市場,我們衣、食、住、行,很多東西都可能比現在更昂貴。
中國進步了,中國亦正在轉型,世界工廠角色難以一時被取代,惟中國在製造業方面沿用多年的發展,已很明顯正在功成身退。可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角色及定位其實一直無變,變的只是輸出些什麼;以前是來料加工為主的出口貨,現在就是資金。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即獲紓緩
單單一個保險行業,每年潛在輸出資金少則一千、幾百億元,多則可能動輒萬億元人民幣。不要忘記,內地
央企、民企,債務多,但現金亦多,居民數以十萬億計存款,持份者合力發功,隨時威力遠勝歐、美、日三大央行總和的量寬規模吧!
內地錢多而且出價進取,不得不承認,只要洞識內地資金的喜好,提早front-run,機會之另一面就是財富。環球物業有價,說穿了就是內地資金需求之大,令其他市場亦嘆為觀止。提起樓市的話,內地去年底的一輪全國搞活樓市計劃,負面影響固然是資產泡沫風險,惟從另一角度來看,目前火熱的內地樓市,所產生的正面力量,似乎仍然多於負面。
的確,房產相關投資未有因為樓價上升而有所提升,但對中央而言,地方政府最少受惠樓市好景,土地收入增加,從而令財政壓力紓緩。更重要是,房企原本是高負債行業之一,過去一、兩年,現金流壓力不斷,部分更面臨違約。現在因為房產市場搞活,房產槓桿比率下降,令當局有能力集中處理同屬高負債的產生過剩行業央企,部分分批有秩序違約。
內房無恙 中央可集中處理高危產業
今年,內地銀行業新批出的貸款當中,逾3萬億元是房貸相關貸款,佔了整體新增貸款三成四。無疑,數字上是罕有地偏高,但從監管角度而言,或多或少仍然是樂見其成。首先,個人房貸借貸比率大概頂多平均是六至七成,可能比很多企業貸款都為低。再者,按當局數
字,樓按相關貸款的不良貸款比率平均只有0.5%,遠比銀行業平均1.8%為低,換句話說,至少在目前為止,愈多個人房貸批出,愈會有助拉低銀行業整體貸款不良貸款比率。由於樓價上升,銀行的抵押品價值亦隨之水漲船高,銀行資產質素可以理解為獲得改善。
多個城市陸續宣佈調控房價,限購令重新出台,但當年的國務院層面下達的壓抑政策,至今依然欠奉。說穿了,民間槓桿上升情況下,樓價下跌的風險難以承擔,而目前因為樓價上升所享受的正面作用,太早放棄略嫌太過可惜。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中國進步了,中國亦正在轉型,世界工廠角色難以一時被取代,惟中國在製造業方面沿用多年的發展,已很明顯正在功成身退。可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角色及定位其實一直無變,變的只是輸出些什麼;以前是來料加工為主的出口貨,現在就是資金。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即獲紓緩
單單一個保險行業,每年潛在輸出資金少則一千、幾百億元,多則可能動輒萬億元人民幣。不要忘記,內地
央企、民企,債務多,但現金亦多,居民數以十萬億計存款,持份者合力發功,隨時威力遠勝歐、美、日三大央行總和的量寬規模吧!
內地錢多而且出價進取,不得不承認,只要洞識內地資金的喜好,提早front-run,機會之另一面就是財富。環球物業有價,說穿了就是內地資金需求之大,令其他市場亦嘆為觀止。提起樓市的話,內地去年底的一輪全國搞活樓市計劃,負面影響固然是資產泡沫風險,惟從另一角度來看,目前火熱的內地樓市,所產生的正面力量,似乎仍然多於負面。
的確,房產相關投資未有因為樓價上升而有所提升,但對中央而言,地方政府最少受惠樓市好景,土地收入增加,從而令財政壓力紓緩。更重要是,房企原本是高負債行業之一,過去一、兩年,現金流壓力不斷,部分更面臨違約。現在因為房產市場搞活,房產槓桿比率下降,令當局有能力集中處理同屬高負債的產生過剩行業央企,部分分批有秩序違約。
內房無恙 中央可集中處理高危產業
今年,內地銀行業新批出的貸款當中,逾3萬億元是房貸相關貸款,佔了整體新增貸款三成四。無疑,數字上是罕有地偏高,但從監管角度而言,或多或少仍然是樂見其成。首先,個人房貸借貸比率大概頂多平均是六至七成,可能比很多企業貸款都為低。再者,按當局數
字,樓按相關貸款的不良貸款比率平均只有0.5%,遠比銀行業平均1.8%為低,換句話說,至少在目前為止,愈多個人房貸批出,愈會有助拉低銀行業整體貸款不良貸款比率。由於樓價上升,銀行的抵押品價值亦隨之水漲船高,銀行資產質素可以理解為獲得改善。
多個城市陸續宣佈調控房價,限購令重新出台,但當年的國務院層面下達的壓抑政策,至今依然欠奉。說穿了,民間槓桿上升情況下,樓價下跌的風險難以承擔,而目前因為樓價上升所享受的正面作用,太早放棄略嫌太過可惜。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