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少陽:股東只是街外人?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3日 06:35
2016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稱「彤叔」的新世界(0017)創辦人鄭裕彤走了,留下一個市值近1500億元的上市王國。由於工作的關係,筆者與彤叔有過數面之緣。對上一次見到他,已經是2011年12月初周大福(1929)上市時的投資者推介會,當時他仍然精神奕奕,談笑風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彤叔」是一名沒有架子及風趣幽默的老人家,這亦是筆者從僅有的幾次會面所得到的一般印象。這與股票市場投資者對新世界系大股東的公眾形象頗有出入,大概是與新世界旗下的絕大部分上市股份很難令股東賺得到錢有莫大的關係。


毫無疑問,「彤叔」做生意眼光獨到膽識過人,投資往往是賺多輸少;其唔怕蝕底面面俱圓的個性,在商場上與他合作過的生意拍檔,評價永遠是有讚無彈。他曾笑言:「朋友交情係好長遠□,個個都係老友,(就算)搵過我笨□都係老友,不過就敬而遠之,費事講咁多野,蝕底□就算。」這份豁達的性格,令到他商界中幾乎與所有人都合得來,生意合作的機會接踵而來。


講起「彤叔」,不免令人聯想起他在澳博娛樂投資上的多年生意拍檔,人稱「燊哥」的信德集團(0242)創辦人何鴻燊。這不單是因為兩人做生意同樣精明,論他們在公眾面前的親和力與風趣幽默程度,「燊哥」和「彤叔」可謂一時瑜亮。曾經幫過兩人打工的舊夥計,大多對兩位舊老闆讚口不絕,普遍認為他們沒有架子及善待幫得到手的下屬。更加巧合的是,無獨有偶「彤叔」及「燊哥」旗下公司的股票,同樣好難讓股東賺錢。這大概與兩人做生意計數太過精明有關。


傳統生意拍檔講求道義誠信

傳統生意拍檔及賓主之間的關係,往往是極之講交情道義與誠信。合資共同做生意的股東,他們必然有著長久的互信關係,否則彼此之間早就拆伙分家了。不過,這種傳統的股東關係,未必能夠在在金融市場的世界中得以維繫。當中的主要原因是股東之間只不過是素未謀面互不相熟的交易對手,今天買入明天可能已經轉手。


除了極少數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任的投資者之外,大部分公眾投資者對自己買入(或賣出)的股票,究竟是做什麼生意,往往也所知甚少。雖然,理論上一位精明的投資者不應該如此,但是畢竟在投資之前必需認


真做足功課,實在是太過花時間和精神,以及需要附帶充足的投資常識,而很多業餘的投資者,在公餘時間實在負擔不起這昂貴的時間與精神支出。結果,對很多投資者來說,買股票不過是買個「林把」而已,他們與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的交流與往來,更談不上朋友或股東之間的感情關係。


小股東素未謀面 如賭檯對家

基於同樣原則,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亦往往不當自己的股東為自己人,亦即我們廣東人所講的街外人。因此,即使是平日善待朋友與生意拍檔的商界大好人,他們心裏未必一定會認同,他們對待自己員工及生意拍檔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對待買入自己公司股票的小股東。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批小股東不過是他們的交易對手而已。換一個更形象化一點的講法,這批街外人,不過是賭檯上的對家而已。


因此,假如閣下曾經在新世界系的股份上輸了錢財,請學習彤叔的那份雅量──(就算)搵過我笨□都係老友,蝕底□就算,費事講咁多野,但下次就要學識敬而遠之。


屈指一算,筆者今年入行剛滿20週年。記得剛入行時,曾對很多上市公司做deal的手法看不過眼。現在回看,那可能只是當時自己少不更事而已。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