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菲林電影時代落幕 上海最後一條洗印線月底關閉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3日 06:35
2016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成立於1957年的上海電影技術廠是內地最早的專業化電影洗印和後期加工基地,經過一甲子的風雨,終將被數碼技術取代而走向沒落,本月底將關閉最後一條菲林洗印線。


上海電影技術廠專業從事35毫米、16毫米黑白、彩色電影及廣告底樣片加工和複製業務,每年能洗印7000萬米菲林。澎湃新聞網引述廠長陳冠平稱,該廠是中國年產量較高的影片技術加工基地,大批經典誕生於此,包括香港導演王家衛的《2046》,還有很多外國電影的拷貝洗印。本月將關閉的是該廠的洗印公司。


2002至2010最輝煌 工人過百

隨着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菲林洗印公司的產量不斷提升;最輝煌的2002至2010年,洗印車間曾出現過8條洗印線全開、上百名工人同時操作的盛况。在洗印線上工作了39年的老工人錢順安說﹕「大概2009年的時候,訂單非常多,我們周六周日也不休息,連續三班倒,甚至一天工作12小時,根本忙不過來。那會兒,這裏熱鬧得不行。」而現在洗印線只剩3個人,生產的也不是電影,而是一些民營公司送來的玩具幻燈片訂單,「等過幾天這裏的庫存菲林(菲林)用完了,我們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由於數碼技術日漸成熟,觀眾為VR(虛擬實境)技術和CGI(電腦成像)特效驚歎之時,菲林時代也急速衰退。2012年後,菲林業務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從洗印線停產過半到如今全線關閉,僅用了4年。加上此前就已關閉菲林生產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國產菲林電影或許真的會消失。


其實近年使用菲林拍攝的電影已經愈來愈少。在華語電影中,除了港台還有《一代宗師》、《聶隱娘》等名導大作,內地也只有《箭士柳白猿》、《長江圖》等寥寥無幾的菲林作品。


陳冠平說:「這也是無可奈何,無論是人力成本還是設備損耗和環境能耗,如果按照之前一年兩三千萬(人民幣)的收入,還可以維持基本運營。企業要面對市場化的競爭,在目前國內菲林電影毫無市場的情况下,真的無法繼續運行了,我們將全線轉入數碼製作。」


不過,每年仍有相當數量的老電影菲林會送去修復,以便保存。陳冠平說:「雖然菲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憑藉之前積累的良好誠信和優秀品質,我們仍夢想着能夠重現輝煌和恢復市場地位。最重要的是,我們依然留存着這樣一份工匠精神。」


轉型菲林修復 「內容變,態度不變」

同樣工作了30多年的修復工人胡玉娥稱﹕「從早期的菲林剪輯工作轉型到現在的修復,雖然工作內容變了,但我們的態度不會變,力爭讓這些可能逝去的老電影重回觀眾視野。」陳冠平也表示﹕「廠裏要給這些為生產線奉獻了整個青春的工人們一個體面的結局。一定要讓他們體面光榮地走出這個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