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好行城市雙腳代車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2日 06:35
2016年10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德輔道中兩邊行人路約六米闊,但車路有十六米,佔超過七成面積,黃保傑稱,「側面反映以車為本的規劃概念。近年好多外國城市鼓勵人步行,,例如『非常()德』舉行當日是巴黎無車日,紐約亦有由舊高架鐵路改成的High Line Park,長逾兩公里。步行是一大趨勢,談walkability,除了要有空間,亦希望有更好的步行環境。」


他認為,香港的城市設計有條件發展為一個步行環境較好的城市,「因為香港是密集式的城市發展,大部分市民前往公共交通工具樞紐的時間大約是十五分鐘路程,即約一公里的步行距離。街道格局有局限性,難以拆街起過,我們可以揀選適合的街道,作為行人或行人及電車專區,德輔道中便是其一。」


怎樣營造更適宜步行的環境?在城市規劃的設計上,有些「軟件」可配合。,黃保傑有以下建議:


1. 視覺擴闊

沒有欄杆或使用矮欄杆,可考慮用植物或花盆分隔行人和電車路,用一些視覺上比較沒有阻礙的東西。


2. 注入活力

若只是將馬路劃為行人專用區,周圍都是石屎環境,其實好悶。在城市規劃設計角度,可以在地下或地磚上加入當區特色的設計,以德輔道中為例,電車角色很重要,在地下加入當年海岸線位置、電車歷史等與社區連繫的設計,否則與其他區的道路沒有分別。


3. 增綠色元素

可以的話,多加綠色元素,樹木、草皮等,令街道更有趣和富生命力。


4. 加入Street Furniture

走得累有櫈坐,或設戶外餐飲設施供人休息。公共空間和行人專用區有個很重要的概念,除了適宜步行和有活力外, 亦希望能凝聚社區的居民。如有本土小店、小食亭參與,可讓街坊認為這個地方是社區一部分,可以打牙骹,隨便坐坐。


旺角行人專用區不太成功,因為與社區連繫不強,被一些人長期佔據,當區的居民未必會去那條街hea。所以,想像德輔道中的構思時,將來的管理和安排很重要。


圖﹕李佩雯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