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實驗﹕劉慧卿梁家傑挑戰斷捨離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2日 06:35
2016年10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扔 重掌輕盈人生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告別康橋時,沒帶走一片雲彩,卻執走了幾箱行李?

我們天生喜歡擁有的感覺,天生有囤積物品的習性,必須緊抓着什麼才能安心。然而依靠外物帶來的實在,終究是短暫和虛無,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物海無邊,回頭是岸。


斷捨離

山下英子創立《斷捨離流》,籲世人「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一字咁淺︰「扔」,重掌輕盈快樂的人生。


今期「社會實驗」,邀請退下火線的政壇元老,劉慧卿和梁家傑,於執拾辦公室期間一同修行「斷捨離」哲學。知微見着,面對一屋舊物,是不能承受的輕還是當仁不讓的重?我們立此存照。


劉慧卿無不捨 唯有業隨身

「我個人無咩叫不捨得。」兩星期前邀劉慧卿參與「斷捨離」,阿姐答得斬釘截鐵︰「我也會有雜物,不過純粹是無時間處理,所以我完全沒有困難。」她着記者九月最後一個星期、議員辦公室臨「交吉」前夕再造訪,結果當天甫入門,雜物散滿一地如亂葬崗,她徑自在電腦前回覆電郵,不動如嶽,要工作到最後一刻。


「你訪問的人應該會有很多會又喊又剩,捨得和不捨得之間,但我就是沒有!不如你不要做我這個case啦!」和劉慧卿解說「斷捨離」,着實困難。山下英子的行法哲學,教人藉告別身外物,捨棄我執,重掌快樂輕盈,但劉慧卿似乎沒有這個需要。


九一年起當選成為香港首位女性立法會議員,馳騁政壇四分之一個世紀,她有很多執著,卻不體現在物件之上。房間內有助理為她儲起來的陳年錄影帶,膠卷裏頭記錄了她昔日發言、在外媒接受訪問的影像,她說︰「不要了」,多年來與政府交手的政策文件紀錄,幾乎全都送給了香港大學,眼不見為乾淨。擱在辦公室一角有一整棟遠古手稿,發黃情况媲美博物館的考古文獻,最早期的可追溯到她早年為《遠東經濟評論》撰寫的政論雜評,辛苦保留了三十多年,現在她說不要了,全部丟掉。助理有做好電子備份嗎?「應該有吧?」也不在意。


全部扔掉?無咁容易

所以說「斷捨離」是告別多餘的意義,讓物品還原到不過是物品,劉慧卿似乎相當成功︰「你問我嘛,我可以一句講,可以全間房都扔晒去。」舊物不留,幾份簇新的檔案她卻要留着:「李國能的報告書,現在九成也沒有兌現,我不會放過他的。」報告書留起來交給林卓廷,另外還有一份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寫的議會手冊。「為什麼不放呢,因為議會規則是我們的做事方法,留住它,提醒自己,有些事情即使自己離開了議會,也不可以斷送。」


重要和放不低是兩回事

已離開立法會,年底民主黨換屆又說過不選,何不放下全身而退?「我拿得起便放得下,但覺得很重要和放不低是兩回事。」關於抽身,劉慧卿有自己的一套無法被撼動的哲學,正如外間嘩然她仍留着三十六年前的吊帶裙,她覺得好笑︰「有什麼big deal?無理由無啦啦扔咗去,仲著得,我過兩星期又著過。」沒有什麼大不了,卿姐還是老樣子,一室清空,未必是雲淡風輕。


梁家傑欲斷難斷 物品控

兩星期前到梁家傑的辦公室,他已着手開始清理物件,三個紙皮箱,先分類,再整理,井然有序,附合大律師的人物性格設定。今個星期再造訪,一室清空,丟掉的有很多,留下的也不少,年多前已預告要抽身退下,表面瀟灑的梁家傑內裏卻原來是個「物品控」。「我老婆經常話,為什麼你間房好似垃圾崗咁;所以我不覺得你這個斷捨離會幫到我什麼,扔晒佢,我真的做不出。」


引《斷捨離》開山祖師山下英子為梁家傑斷症,結論是︰「已經完全不用,未來也不會再用到,卻因為投注各種情感、意義和歷史,使一件單純的物品擁有了超越『物品』的價值。」


山下英子說實踐的關鍵是走出「物品不只是物品」的謎思,梁家傑卻認為寄情物件是人之常情︰「如果我好似美加那些朋友有咁大間屋,我直頭唔扔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