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先導計劃無約束力 仍向私院醫生傾斜長青網文章

2016年10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10月01日 06:35
2016年10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私家醫院和私家醫生收費一直困擾病人,由今日開始政府推行一項先導計劃,私院和醫生一些收費增加透明度。不過,先導計劃基於私院和醫生自願情况下參與,並無法律約束力,明年上半年政府提交立法會審議的草案會否通過,尚在未知之數。另外,即使草案按先導計劃內容通過成為法律,私院和醫生就具體收費仍然享有較大空間,因此私院病人是否獲得合理對待,醫患關係會否因而改善,仍待實踐驗證。


手術未明碼實價

病人難免仍猜疑

歷來私院和醫生收費被詬病,在於海鮮價,病人需接受手術治療,惟收費並無基本標準參考,全憑私院和醫生口頭報價,病人往往出於期望盡快做手術,即使有懷疑也只能無奈接受。事實上,私院一些收費例如消毒棉花按件計算等,項目之繁多,可以巧立名目來形容,經常使病人大失預算,即使有醫療保險也會超逾索賠上限。私院種種情况,使病人到私院動手術治療疾病,總是抱着被宰割的顧慮而忐忑不安。


政府今日起推行的先導計劃,據云全港11間私家醫院都自願參加,會在3方面加強透明度。醫生就24種常見非緊急手術,提供費用預算,包括甲狀腺切除、痔瘡切除、乳房腫塊切除等手術,另外是微型喉鏡檢查、支氣管檢查、膝關節內窺鏡檢查及激光矯視手術等。所謂費用預算,即是醫生提供大概收費範圍,病人具體支付多少手術費,待手術完成後由醫生決定。作為病人,最理想是醫生提供明碼實價,但是醫生認為病人接受手術時,無法估計會否有突發狀况,例如併發症需要處理等,因此難以提供確實收費。醫生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即使手術收費未能明碼實價,若費用預算設有上限比例,病人會更踏實,可以強化醫生和病人相互信任。


私院方面,則在醫院網站作兩方面公布。首先,公布6個主要收費項目,包括房租、手術室費用、護理程序費用、普通科及專科門診費用、常見檢查及治療程序(例如超聲造影、物理治療),以及申請醫療紀錄副本或醫療報告的收費。其次,公布12種治療程序的實際帳單收費統計數據,包括自然分娩、剖腹分娩、超聲波乳化白內障摘出手術、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等。私院公布這些收費和統計數據,對病人有參考價值,確實增加了透明度。不過,目前部分私院已經試行類似措施,收費差異卻較大,例如有私院的膝關節鏡檢查總收費相差約3萬元,其中醫院收費部分差距逾萬元。這類明顯收費差距,削弱了數據的參考價值,個別病人或許忖度院方的收費是否屬於偏高之列;因此,收費差異會使病人對醫院產生不信任,院方應設法改善情况,減少誤會。


增透明度僅起步

須立法全面規管

政府的先導計劃,仍然較顧及私院和醫生的利益,體現在收費的模糊和籠統空間,讓私院和醫生可以因應情况收費,病人在治療費用的話語權,並沒有實質增加。即使如此,總的而言,病人在私院做手術的收費透明度還是增加了,病人起碼知道一些基本資料;若時間容許,可作比較之後選擇較有利安排。不過,先導計劃並無法律約束力,最終院方和醫生收費是否合理,病人仍然難以質疑,即使發現被多收了,也難以追究,因此對病人權益的保障仍然有限。


政府明年上半年會向立法會提交規管私院的條例草案,可是本屆政府任期還有9個月,以目前的立法進度,若任期期滿前完成立法,將會是奇蹟。因為以醫委會改革草案為例,社會上共識程度之高近年罕見,仍然因為少數醫界人士為一己利益而將之拖死;私院收費涉及更實質利益,草案審議時發生什麼事,無法估計。即使如此,政府仍然有必要大力推動立法,使之成為具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實質地保障病人的權益。另外,日後相關條例草案,須有中央投訴機制,使病人向醫院投訴之後,若不獲滿意答覆和處理,可以向機制申訴,有關裁決院方必須執行。病人就收費與私院或醫生紛爭,當下大都要吃虧的情况,不應該繼續下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