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近舉行了一場關於國際間正提倡的「零自殺宣言」(Zero Suicide)講座,講者是來自美國RI International的行政總裁David Covington。「零自殺宣言」的目標是在健康及行為健康相關的體系內預防自殺,保障服務使用者的安全,以達至零自殺個案的目標。當然,我們不禁會問:「零自殺,可能嗎?」
未必能改變其他人 至少可先改變我們態度
講座的內容,正正是希望打破我們對自殺問題的固有態度。到底我們相信「自殺是無可避免的」,還是「自殺是可以預防的」?若我們相信自殺是必然會發生的,那我們便失去對防止自殺的動力,亦察覺不到自己在防止自殺上所擁有的能力;若我們相信自殺是可預防的,我們便應盡一切的努力及資源去防止自殺事件發生,以及從每一次的自殺事件當中查找不足。在本港,建造業議會及道路安全議會都分別提倡「地盤零意外」及「路上零意外」的願景,並採取可行的安全措施,投放資源,培訓和宣傳去實現這個目標。為何我們不能夠有一個「零自殺個案」的願景?
我們都知道,保障地盤安全及道路安全並不單是政府或個別業界人士的責任,所有地盤從業員及道路使用者都有責任去注意安全,配備及使用安全措施,提升安全意識,防止意外發生。當有意外發生時,工地都需要停工,檢視安全措施,包括是否有人為的錯失和系統的問題,盡量減少意外再發生。另一方面,也提供清楚的統計人數作為監管和檢查的作用(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自殺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個人、心理、環境等多因素影響。我們未必能夠改變其他人的經歷及處境,但至少我們可以先改變我們對自殺問題的態度,接受自己對預防自殺應負起責任,敢於承擔(ownership),並願意在自己的能力及範圍內進行預防自殺的工作,展示領導能力(leadership)。香港的自殺個案的調查都採用英國式的死因庭研究,死因庭都會根據警方及其他方面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死因調查研究,希望透過研究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近年來,本中心也應死因庭的要求,為了防止氣體自殺在社區不斷發生,已聯同不同政府部門作出有效的干預。這都是大家希望多行一步,不接受這些個案是無可避免(inevitable)的反應。
學校領導層角色非常重要
就本中心在學校的工作經驗而言,會參與我們的心理健康計劃的學校,很多時都是因為有十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校長及老師,所以他們會願意撥出時間與我們合作,包括安排課時給我們的課程、調動有心的老師參與培訓並積極參與各類型的活動,甚至乎主動參與計劃以外的訓練課程,提升自己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再思考如何將學到的知識及技巧帶回學校給其他學生及老師。這顯示出學校領導層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會制訂學校的教育方向及目標,再作出適當的措施及人手安排以實現那些目標,所以他們所關注的地方是什麼,會影響學校整體的策略及各持份者。
就算學校管理層有心提供一個正面及健康的學習環境給學生,負責推行的老師明白及認同嗎?曾經也有老師問過我們:推行這些心理健康課程對防止自殺有什麼幫助?其實心理健康問題與自殺息息相關。若學生學懂了情緒管理、有效的解難及溝通技巧等知識,他們能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及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就算有困難都知道如何積極面對。這都是預防自殺的「安全措施」。
給社會一個願景
或許一般人都有這個感覺:防止自殺與我有什麼關係?而我可以做什麼?今年三四月份,發生不少學生自殺事件,社會各界都深表關注,亦期望可以出一分力。其實這一份關注十分重要,默默地產生預防的功用,每人都多行了一步,扭轉了當時不斷擴大的情况。這正回應了上述提及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障自己及別人的安全,單靠個別人士的努力並不足以實現。現在有不少學校已主動改善功課情况,從一些學習系統中減輕學生的壓力。所以我們不單止要提倡學生正面思維,更需要在系統中倡議和實踐愉快學習。
「零自殺」的目標,給了社會一個願景。政府和社會相關人士若能作出承擔和有效的領導,願意行前一步去認識這個課題,當有自殺問題發生時,或許不同的群體都會要求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關注,這都可以理解,但如果社會仍視自殺是不可避免的時候,我們會錯失一些機會去防止悲劇發生。Ownership and leadership就是要求有承擔和有領導的表現。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用這種態度面對和處理自殺問題,同時關顧自己及別人的心理健康,盡自己的責任建立一個健康、安全及關愛的社會,我們將可以共同邁向「零自殺」的目標。
Zero Suicide的網站詳細列出了7項重要的元素在健康及行為健康相關的體系內防止自殺,首兩項便是機構領導層的承擔及員工培訓。有關Zero Suicide的資料,可瀏覽zerosuicide.sprc.org。
作者黎淑怡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項目主任,
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