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油大學問 用前須稀釋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9日 06:35
2016年09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市面上不少護膚品牌聲稱產品添加精油成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濃度高低、使用方法,皆有講究之處。而使用精油時亦有不少注意事項,否則有機會弄巧反拙,傷害肌膚。


須與底油一併使用

IFPA註冊香薰治療師兼導師Kylie Lam指出,精油與底油都是來自植物,但提煉方法有別,精油用的是蒸餾法,含有大量由植物花卉濃縮而成的精華,由於成分很純,保留大部分的植物味道,不應直接用於肌膚上,「直接使用精油的話,對皮膚的刺激會很大,曾有案例是精油令皮膚出現紅腫和痕癢,甚至中毒。」使用精油時須和底油一併使用,以作稀釋,而分量必須拿捏精準,「用在面部的話,100ml之中只宜使用1ml的精油,否則就太多了。」


敏感濕疹肌 不建議使用

有多年醫學美容經驗的鄭曉蔚醫生也表示,精油和香薰油有區別,精油(essential oil)必須經過提煉才能取得,據稱能抗氧化、美白等,但目前仍未有臨牀實驗證實其功效。「精油是不能直接塗抹的,有機會灼傷肌膚,甚至滲入血液中,造成慢性中毒。一般來說精油需要經過稀釋才能使用,像是加入荷荷巴油、甜杏仁油等,才能使用在肌膚上。」而到底精油是否真正有效呢?鄭曉蔚醫生則指出,由於未有臨牀實證,但每種植物都標榜有其功效,不同的花卉植物萃取出來的精油都會有分別,惟沒有實質的數據支持。「如果屬於敏感型肌膚、濕疹肌膚,或是皮膚有傷口正在發炎的話,都不建議使用精油,怕會對肌膚造成更多的傷害。」


有中毒風險不宜內服

除了塗抹外,亦有人會食用精油,Kylie表示歷史上法國曾出現這樣的做法,但由於發生死亡和中毒案例,像英國這百年來已禁止內服精油的做法,而德國則仍有食用例子,但必須經過醫生配方才可以。「這個做法在香港存在灰色地帶,因為香港沒有相關的註冊制度,但就香氛治療師的立場而言,是不建議食用精油的。」Kylie再補充精油是很脆弱的提煉物,必須保存妥當,「最好用深色的瓶子裝好,避免陽光、濕氣,因為精油一旦氧化,有機會影響品質,導致肌膚敏感。」她提醒若發現精油瓶口出現結晶塊,呈黏膠狀的話,就是精油變壞的警號。使用精油的學問不少,千萬別道聽塗說,輕信網上資訊,尋求專業人士意見最為恰當。


大部分市面上的facial oil,都是經過底油稀釋,或只是經壓榨製成的底油,濃度相對調低,能安心用在皮膚上:

■關於受訪者

◆Kylie Lam

IFPA註冊香薰治療師兼導師

◆鄭曉蔚醫生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取得英國卡的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文憑,其後完成四年的家庭醫學培訓。大學時期已醉心醫學美容,積極參與國際醫美會議,吸收具科學論證的最新理論及技術。2015年出版《蔚美醫言》一書,並創立私人醫美診所Vitalage。


查詢:THREE 2833 2478;Melvita 2317 1055;Jurlique 2506 3028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