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阮紀宏﹕美國式民主有配套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8日 06:35
2016年09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美國總統選舉第一次電視辯論結束,誰勝誰負?對民調有何影響,新聞將會有詳盡報道,但有兩點值得注意,媒體在辯論開始前一刻,還在猜測特朗普將以何種姿態迎戰,另一點是候選人在辯論中提出很多攻擊對方的說法,這些說法是否有事實根據?美國媒體都會即時調查並提供各種詳盡資料,讓讀者判斷誰在撒謊,誰在誇誇其談。香港媒體在這方面有待改進。


特朗普從黨內競選一路走來,演講都是把話說絕,這是他的行事作風,可能這也是獲得共和黨推舉為候選人的原因,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立場和作風的。但隨着選舉進程的推進,以及大量證據對他不利的時候,他也不得不改變立場,比如在奧巴馬總統是否在美國出生的問題上,最後他還是認錯了。所以,在電視辯論前,媒體提出:「Which Donald Trump will show up?」對他善變的一面提出疑問。


民主選舉要討好選民是鐵律,在分化的社會,選民已經處於兩個極端,候選人把問題推向極端也是為了討好某一極端的選民。候選人採用這種競選手段,更可以把中間游離票拉向自己的陣營。但前提是要根據事實,特朗普在電視辯論中,當聽到對手的攻擊時,屢屢自言自語說「wrong, wrong, wrong」,而特朗普攻擊對手的很多說法和論點,卻是經不起事實考驗的。


這個時候,媒體應該以不偏不倚的態度澄清事實,讓讀者自行判斷,這是新聞自由的前提,這次電視辯論,媒體fact check的功能是同時進行的,雖然不同的媒體向觀眾展示事實的不同層面,但起碼這種態度是可取的。反觀香港,媒體沒有做到澄清事實的功能,讓候選人在電視辯論中互相謾罵攻擊,觀眾只能把它看成「街市吵架秀」,這對民主進程一點好處都沒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