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容海恩和何君堯的得票模式剖析 \文:蔡子強、陳雋文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7日 06:35
2016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近年立法會選舉的其中一道奇特風景,便是在一眾政黨以外,出現了一批被謔稱為「契仔」、「契女」的所謂「獨立候選人」。


「契女」、「契仔」為何會出現?

為了打破立法會選舉的「六四黃金比例」,壓縮民主派的六成票源,近年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中湧現了一批專業、中產新貴。他們大都擁有相當學歷和專業背景,而且湊巧的是大多是律師。與傳統親中陣營人士不同,他們沒有「土共」、「保皇黨」等包袱,又與工商界人士不同,少了一層銅臭形象,這都有利於吸納中間票源。


雖然他們聲稱「獨立」,但卻不時被報道與中聯辦交往密切,甚至被媒體謔稱為中聯辦「契仔」、「契女」。最先被如此描繪的是梁美芬,接着是龐愛蘭,上屆選舉再多了一個謝偉俊,今屆選舉再多了何君堯和容海恩。


時至今天,立法會選舉競爭如此激烈,沒有人會認為單槍匹馬,無人無物,無背景無後台,還可以在激烈的選戰中站穩陣腳,那麼這些「獨立」人士,又如何被助以一臂之力呢?

以地區樁腳來配票

都說他們會獲「配票」因而受惠,但若然真的如此的話,那麼配票的機制又是什麼呢?

8年前立法會選舉之後,筆者在本欄寫了一篇〈梁美芬的配票之謎〉,透過票站數據分析,揭開配票機制之謎。該文指出,方法主要是透過把一批地區樁腳撥歸梁美芬,好讓他們為梁鞏固地區票源,以至「過票」。這些樁腳在當地扎根和服務,有一定的地區基礎和網絡,以及最重要的──票源。湊巧,他們都是地區組織「西九新動力」的成員,其中多位是區議員,其餘至低限度也有參選區議會。


這大抵上揭示了所謂配票機制之謎,那就是把一些地區上與建制關係密切,但又沒有加入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自由黨等建制派政黨,仍然號稱「獨立」的區議員與及地區人士,組織起來,組成如「西九新動力」,以及「公民力量」、「觀塘創建聯盟」等地區民生服務組織,伺機而動,到選舉時有需要便出手,助友好「獨立」候選人一臂之力。到了4年前的立法會選舉,正好,龐愛蘭加入了「公民力量」,而謝偉俊亦得到「觀塘創建聯盟」成員之鼎力支持。4年前,筆者再寫了一篇〈「契女」、「契仔」為何有幸有不幸?〉,再以票站數據來考察有關問題。


容海恩的票站數據剖析

到了今屆選舉,傳媒又把容海恩和何君堯兩位候選人視作「契仔」、「契女」,那麼他們的得票模式,又有何特徵呢?讓我們再次回歸票站數據來考察有關問題。


先看容海恩。上屆在新界東,龐愛蘭以公民力量的名義出選,但卻落敗,今屆公民力量併入新民黨,再派出容海恩參選,結果勝出。表1就兩人的票站數據和表現作出比較。


從表1可見,無論是容海恩和龐愛蘭,她們在新民黨孆膝薑O量的樁腳區,得票率都遠較非樁腳區高,甚至高出以倍數計,樁腳的表現獲得肯定。但有趣的是,如果單就這些樁腳而論,容的得票率不比龐優勝,那麼,容又是如何勝出的呢?答案是容在非樁腳區的得票率要優於龐,是4.07%對2.58%之比,單以這方面計,容便比龐多拿了近萬票,是她取勝的關鍵,事實上,她僅壓過僅敗的方國珊,也只不過是不足2000票。


餘下來的問題是,容海恩在非樁腳區的得票率較龐愛蘭攀升,這又是何原因呢?事實上,她的個人條件未見突出,於選舉論壇的表現更備受批評,剩下來的原因,一是因為新民黨的招牌效應;否則就是建制派操盤手把一些新民黨孆膝薑O量以外的建制派樁腳,撥給她作為票源。


究竟操盤手有否把額外樁腳撥給容,筆者沒有內幕消息,在這裏只能向讀者補充多一些票站數據,讓讀者思考。


容海恩取得建制派得票份額高於兩成半的票站,共有29個,當中非新民黨孆膝薑O量樁腳區的共有4個;如果再把界線擴至兩成,則共有38個,當中非新民黨孆膝薑O量樁腳區的共有11個。


如果把注意力轉至地區,容海恩在沙田的得票率遜於龐愛蘭,但在西貢、大埔、北區則都有倍升。


如果把注意力轉至階層社區,容海恩在公屋、豪宅、鄉郊的得票率,都較龐愛蘭有明顯的進帳。


何君堯的票站數據剖析

究竟操盤手有否把額外樁腳撥給何君堯,筆者同樣沒有內幕消息,在這裏只能向讀者補充多一些票站數據,讓讀者思考。


何君堯上屆參選落敗,今屆卻能夠勝出,當然是因為他多拿了兩萬多張票,得票率升了近兩倍。這樣大的一個升幅,當然是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社區的全方位勁升,詳情見表2。但如果要從中挑出最顯著的,還可以看到,以地區而論,元朗、屯門貢獻最大;以階層社區論,則以鄉郊升幅最顯著,而大型中產屋苑和豪宅區表現則較遜。


如果以何君堯佔建制派選票份額的高低來排列,再剔除所有有鄉郊成份的票站,剩下份額最高的20個票站中,有13個票站所屬的選區,建制派三大黨(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是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沒有派人參選,另外5個參選落敗,2個為當選,顯示何的票倉與其它建制派的樁腳區,重疊程度不高。


2016年立法會選舉評論系列之七(周四再續)

(編者按:將於9月29日刊登的2016年立法會選舉評論系列之八為本系列最後一篇)

蔡子強、陳雋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