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彭泓基:「中國人」與「香港人」的對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7日 06:35
2016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宇宙間,一切有機事物的發展,必然經歷成敗興衰的過程。人類的群體,如企業、家國、族群,皆為眾業共緣。群中每一位成員的心態與行為,都影響着它的命運。當正能量強大,眾志成城,它就會興盛,反之,則衰敗。因此,在中華文化中,被譽為「大道之源」的《易經》,開宗明義,就強調「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因為這是生存的基本要訣。而佛家「因果循環、緣起性空」的智慧,更參透人事起伏的玄機。


早前中秋佳節,人月團圓,普天同慶之際,朋友傳來2016年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有關中國領先世界的科研,其中包括北斗系統、預警機、雷達、激光、納米、微晶鋼(超級鋼)、超輕氣凝膠、量子存儲器、風洞、基因、雲計算、量子保密通訊、盾構機、引力精密測量和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等範疇。我原是念理科出身的,很明白這些成就的背後,蘊藏着多少菁英的心血與不懈的努力,科學家們,大多默默地埋頭苦幹,只問耕耘。作為中國人,與有榮焉!我把這信息傳給一群港大同學,讓他們也知道最新的科研景况。


首先收到的回應,如是說:「科技雄霸天下?亦非仁義之邦!」短短的話語,好像蘊涵着多少怨懟與揶揄。我忍不住回應:「學兄,我提供的資訊是中性的,喜好是個人的。順便借問一句,您覺得您是『中國人』嗎?」他的回應簡潔而明快:「彭兄,科技第一與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無關!文革後大陸人道德水平低落,要作為中國人?這不是我的一杯茶!去到世界各地,我只說我是『香港人』!」就這樣,開展了一段「中國人」與「香港人」的對話。


中國人與香港人的分野

凡遇是非判斷,必牽涉理性與感性的思維。而判斷的基礎在於價值觀,這源於出發點和立場。所謂價值觀,就是對不同事物緩急輕重與愛惡的排序。價值觀決定態度,態度決定取捨,表現出來,就是行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是人生的「立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在了解世情、學習知識與技能之餘,從混沌的感性思維,教化為理性的推斷,修煉倫理與道德,建立正能量,造福群體。所謂「倫理」就是與人相處之道,而「道德」則為是非對錯的價值觀與正確行為的準則。


於是,我如許回應:「我們都是念理科出身的,講求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要客觀理性、兼容並包,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然後再作出歸納和總結,不以個人喜好而妄下斷語。您覺得您是『香港人』而不想做『中國人』,我尊重您的個人選擇。但在作出結論前,且讓我們先澄清一些基本概念。首先,『中華民族』並不等同『中國』、不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不等同『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等等;其次,是『中國人』並不等同『大陸人』、『香港人』、『台灣人』、『海外華僑』等等。但若把『中國人』定義為『擁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則可把絕大部分上述的群體包含在內。現代的國家概念、政黨與政權是相對短暫而易變的,但中華民族的血統是延續且連綿不斷的。」


以偏概全的怨懟

「看來學兄最討厭的,是『大陸人的道德水平低落』。對一些不文明、財大氣粗、愚昧而自私的行為,我也有同感。但這些低劣的分子,並不等同所有的『大陸人』,更不等同『中國人』,何必因為一些敗類而以偏概全、數典忘祖?若把這些現象跟近年出現在『衝擊港大校委』、『旺角動亂』、『鳩嗚團』等事件比較,我們『香港人』的道德水準,又高了多少?每個群體中,都存在着良莠不齊的現象,不必苛責,應究其因。回顧200年中華民族坎坷的歲月和劫難,人民素質的低下,那是誰的錯?菩薩怕因,眾生怕果。若我們能抱着客觀的態度,深入地觀察他們的行為,也許您會不期然地生出慈悲之心,同為中華民族,想想如何去幫助或教化他們,使他們產生更多的正能量,造福社群,而不是厭惡、排斥和怨恨。這就是《金剛經》的核心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同理,我們香港的現况如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許,現今正是需要我們自己深切反思與檢討的時候了!只有解其因,方能避其惡果。」


不一會,收到回音:「彭兄,何須如此勞氣!我不會因為大陸一些科技超級而驕傲!更不會因此必須『認同』是『中國人』,兩者無關!所述各項科技,大都只用於軍事而非用作提升人類生活質素的。很可惜中共雖然可以發射太空船、製造核彈,但黨政軍貪污瀆職、黨大於法,或無法無天。身在香港,只認做『香港人』,有何不妥?正在談大陸科技稱霸,怎又拉扯到『旺角事件』?」


我在沉思,上述的回應,是否真的有點勞氣了?靜氣平心,遂如此回應:「學兄,我一點也不勞氣,只是有點痛心我們受過高深教育的所謂『天子門生』、港大的理科畢業生,對最簡單的邏輯也有點混淆。沒有人強迫您承認是『中國人』,亦沒有人論說您覺得自己是『香港人』的對錯,那全是您自己的選擇,別人無謂置喙,那是您的自由。但若您同意上述的定義,無論您承不承認,您也總脫不掉『中國人』的繫帶和烙印。『香港人』自然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分。而評論上述的科學成就,與是否『中國人』的關鍵,在於不同立場和態度,得出的結論會截然不同。假若我是很不喜歡中國的美國人,對中國的一切,可能都會感到不順眼。若是認同中華民族的『中國人』,看法自異。我曾在國外生活過,我很明白一個中國人(無論您承不承認,人家看你就是黃皮膚的)在外國社會的地位和待遇,雖然您不曾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但我相信您會聽過很多有關的辛酸故事。」


最大的敵人是港人自己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香港的亂象,是多年來的積累、多方面形勢的的逆轉、內憂外患、人事錯配、制度僵化、世事變遷的結果。其間錯綜複雜,並非單一元素(例如CY,他當然其中也有責任,因為他是特首)所造成。若要香港明天會更好,不是只懂批評和破壞,而是應虛心求教,深自檢討,團結互助,勤儉建港,實事求是,重建競爭力。在宏觀形勢不利的情况下,生存已不易,目睹香港每况愈下,不少港人還在鼓勵怨憤,愚昧地分化,拖自己的後腿,目睹一切在倒退,破壞多於建設,能不令人痛心?跟近年的新加坡相比,大家應心中有數。正因如此,我去年才迫不得已在港大事件中挺身而出,為的只是希望無明學弟與政客們,不要讓一時的意氣,敗壞母校的名聲,讓政治漩渦遠離。而大部分的畢業生與社會人士,好像都噤若寒蟬,縱容了這些負能量與類似的非理性行為!作為香港培育的知識分子,匹夫之責何在?香港是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我也是香港人,大家熱愛這片辛苦建立的家園。但我們必須要明白,在宏觀形勢逆轉的挑戰下,要保住這艱辛的成就,已然不易。香港目前最需要的,是正能量,明晰自省,透過良性的改革,尋求突破,拓展新的領域,而不是在相互埋怨中破壞與自殘。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未來10年,是香港變革的契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若無法拋開成見與怨懟、尋求創新和突破,就只好認命,繼續沉淪!吾輩老矣,但我們的兒孫如何?能不憂心?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不讓一時的無明,破壞我們後代的福祉,願與兄共勉。」


皎潔的明月,悄悄地躲進雲霧,逐漸朦朧。眺望天際,遙祝默禱:但願我們的家園,香港的明天,真的會更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