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經因為準確預測1987年全球股災,29年來一直被冠以「末日博士」之名的麥嘉華(Marc Faber),最近又再發表其招牌唱淡言論,表示央行無限量寬使熱錢氾濫,每日都有機會爆發新的金融危機。假如讀者只看傳媒標題,一定認為這不過是「人終歸一死」同「阿媽係女人」的論調一樣,不值一提。然而,讀者在「柴台」之前,不妨多給這名老人家一點時間,或者會有不同的見解。
據傳媒引述其於里昂投資者論壇上的內容,麥嘉華看淡的不過是美國標普500指數,以及主要成熟市場國債;其中,他認為該指數較其心目中的合理價貴兩成。在股票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跌20%可說是家常便飯;要全球市場深度最好的標普500指數跌兩成,可能會有一點難度,但絕不足以構成一場金融危機。
除此之外,他認為美國毫無疑問會推出第四輪量寬(QE4)。這確實是力排眾議的觀點,因為現時全世界都認為美聯儲局已在退市,未來美息只會上升不可能下跌。按現時的軌迹看,本欄認為今年12月底之前美國加息四分之一厘的機會率非常高。不過,全球寬鬆的貨幣局面不會因此有根本性的改變,因為環顧全球其他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在短期內大幅加息;即使是一向口硬心軟的聯儲局,亦在最新的議息會議記者會上,下調明年息率預測至兩次(如沒記錯,去年今日的原來預測是2017年將加息4次)。依此推論,美國明年看來最大機會只能加息四分之一厘。
因此,即使美國在可見將來不大可能推出QE4,我亦不認為他的觀點全錯。再者,麥嘉華一向淡底的觀點來看,他其實是頗為看好資本市場後市走勢,只是認為包括港股在內的新興市場,其潛在投資回報更佳而已。
收租地產股較房託吸引
即使是貴到離譜的本港樓市,這位「末日博士」亦認為在全球資金流動性太過充裕下,港樓下跌空間不大。其看好較港樓平均存在40%以上折讓的本港上市地產股的觀點,亦與本欄的看法頗為脗合。不過,本欄認為現水平的REITs(房託),吸引力可能不及資產淨值折讓更大的收租地產股,尤其是一些具出售核心收租物業資產的地產股。
臨近月結,港股未來一個星期,或有機會在大媽(港股通南向資金)獲利回吐之下稍作調整。然而,由於目前大部分中小型股份的估值仍距離谷底不遠,在指數調整之時,二三線股份或有機會個別發展。
內地餐飲股或受惠盈改增
今年較早前低位未入市的投資者,或可利用未來市場的調整,酌量加注。經過多年的盈利下行週期,預期個別零售股,或有機會出現週期復甦機會,當中業務主要在內地的餐飲股,或有機會因應內地盈改增而大省稅務開支,來年盈利展望正面。
除此之外,內地百貨零售股,在百盛集團(3368)出售物業後,引起一些價值型投資者的注意。
[林少陽 細味.投資]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