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人說,若不是余文樂的籃球隊叫「橫洲工業」,根本不知道香港有一個地方叫橫洲,近日的發展計劃爭議,令橫洲無人不識。
執筆之時,特首開記招解畫,稱地區人士反對建萬七個單位,指有塞車等問題,加上當局認為發展影響大批棕地經營活動,而需有新政策來處理。
那麼,塞車問題是否無法解決?
「摸底」會面的五位地區人士是否能反映所有地區人士意見?
何以由萬七減至「先發展」的四千個,當中如何取捨……
記招完結,事件的全貌仍未看清,但橫洲事件顯露的棕土問題卻一目了然。
棕色土地,看似沒破壞力的四字,正是製造許多問題的來源。
令香港棕土問題一發不可收拾的,原來與一宗「生發案」有關。
何謂棕土?
棕土或稱棕地,英文是Brownfield,亦即棕色土地,是英美常用的專有名詞,香港近幾年才使用這名詞。公共專業聯盟於二○一二年發表《新界棕土研究與土地發展方略》報告後,引起民間開始談論棕土問題。何謂棕土?報告指出:
■因產業轉營引致使用率低或閒置的舊工商業用地
■一些受重金屬污染、儲存廢置物等已破壞的土地
■如果土地用途對周邊環境、生態及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這些間接受破壞的土地也稱為棕土
■在香港,棕土指因填泥及各種工業、回收用途而遭破壞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區
為何有棕土出現?
一九○五年的集體官契(Block Crown Lease)列出每幅土地的業權人名稱、現有用途、租佃條件等。七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大量產品運往香港銷售或出口到其他地區,停車場及貨櫃場需求大增,使新界不少農地改為停車場及貨櫃場。
港英政府因而就土地用途改變向地主打官司,此訴訟名為「生發案」。
本土研究社出版的《棕跡—香港棕土政策研究》指,「八十年代初,劉皇發持有的生發地產投資公司向政府申請改變農地用途,以擺放建築材料被拒,因而提出訴訟。最後,上訴法院判政府敗訴,裁定官契附表的作用只是記錄原有的用途而已,不具有限制土地用途的效力。」此後,新界有多幅未開墾的農地,轉作露天貯物、棄置車輛、修理車輛工場、貨櫃存放場和停車場等用途。
港英政府終在一九九○年引入《發展審批地區圖》來規管新界土地。不過一九九○年以前已改變用途的土地,變相「合法」存在。
公共專業聯盟的報告認為,因「生發案」的判決而失去規範性效力,新界鄉郊地區的「已破壞土地」或棕土二十多年來持續飈升,加上,特區政府對違規發展欠缺有效管理,及在土地規劃上向物流利益傾斜,致使新界鄉郊出現大量露天貨櫃場、停車場、劏車場及各式各樣的露天貯物及回收用地。
香港有多少公頃棕土?
政府無特別整合全港「棕地」的資料。本土研究社利用Google Earth、Google Map和Google Street View,花了一年時間,整理出2015年的棕土面積數字,製作全新界棕土分佈的《棕源地圖》,統計出香港有1192公頃的棕土,相等於63個維園或3.7個啟德發展區。棕土主要集中在元朗北、北區和屯門。
棕源地圖:https://goo.gl/vKxNkr
研究社的統計來自4大用途的土地,包括:
露天貯物及回收場﹕472.8公頃
露天停車場﹕171.5公頃
貨櫃場﹕305.8公頃
荒地或難以辨認用途土地﹕242.2公頃
點解棕土能擴大?
本土研究社發現,大埔教育大學附近的棕土持續擴張。他們查看一九九七年前的航空照片,當時該幅土地仍被植被覆蓋,非棕土狀態,但一九九七年後,這谷底地塊近洞梓路的位置開始受破壞,並逐步向山谷深處擴展,不到二十年,棕土範圍由佔地不到一公頃,擴大至約九公頃。不少棕土近年才出現,甚至不斷擴大,揭露了棕土問題並非全是歷史遺留下來。
問題源於政府規劃制度的漏洞!
本土研究社指出,即使該幅棕土處於「大埔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綠化地帶」內,但因該計劃大綱圖沒有納入「發展審批地區圖」的覆蓋範圍,因此面對上述的環境破壞情况,規劃署也沒執法權。相同問題幾乎出現在所有新市填,包括粉嶺、上水、大埔、沙田、元朗、屯門及東涌等。
所有棕土可以用來起樓?
城市規劃師、本土研究社成員林芷筠並不認為所有棕土也可以用來起樓,因為有些地理位置未必適合。「但政府最基本要有棕土的資料庫,才能有效分析哪些棕土可以優先徵用作房屋或其他發展用途,哪些需要環境修復等。而橫洲棕土適宜用來起樓,因為面積較大和平坦。」林芷筠說。
棕土對環境及居民構成隱憂?
《棕跡》指出,倉庫和回收場以露天形式存放物品,在酷熱和暴雨天氣下,電子廢料和垃圾中的污染物隨雨水滲入泥土。此外,棕土上的倉庫及回收場發生火警的數字有上升趨勢。
若發展棕土,現有回收場、貨櫃場怎辦?
林芷筠認為,「現在很多棕土的用途佔據很大面積。營運方式也要檢討,例如有些回收場的回收方式會製造很多污染,另一邊廂,政府建議成立的環保園運作亦未如理想。要認清一個事實,很多棕土上現有的用途,不應該以現在的方式營運,營運者着眼於找到便宜土地,但無考慮環境成本,這不可取。」
本土研究社提出的具體政策建議,其中一項是適度資助產業轉營,例如興建多層式停車場取代露天臨時停車場、使用已關閉的堆填區供露天貯物用途。
發展棕土有何好處?
立法會網頁中,棕土發展的資訊述要,闡述其他地方的棕土發展情况及好處,「棕土發展可直接及間接帶來不少裨益,例如消除環境污染、令現有的土地資源得以地盡其用、在拓展未開發土地以外另闢蹊徑、進行市區更新、改善有關土地及其鄰近社區的經濟,以及創造就業機會。事實上,棕土發展不但會帶來環境效益,重新發展後的地區亦會因新的經濟及人為活動而在其他方面受益良多。」
外國怎樣處理棕土?
現在的土地發展模式包括填海和開發鄉郊土地,民間團體倡優先發展棕土。政府常以「棕土業權複雜難以處理」、「影響現有營運作業」,「需要基建配套」來解釋發展棕土的困難。香港難行,那麼外國又是怎樣處理棕土?
美國——棕土泛指受污染的廢棄工業用地,要點:
■美國的棕地發展由環境保護局牽頭,並由不同的州及地區機關提供支援。
■1995年起,設立資助和貸款計劃,促進棕土影響評估及研究、清理、改造及社區參與。其中一項著名的棕地發展項目,將廢棄煉鋼及煉鐵廠變為商住用地,提供713個住宅單位、10萬平方呎商業零售面積,及32公頃公園。此計劃由公帑及私營機機融資進行。
■1980年制定《環境應變、補償及法律責任綜合法令》,賦權與環境保護局,確定由哪一方負責進行土地修復工程,若未能識別負責人,該局先清理受污染土地,然後向因發展該棕地的財政上得益者追討清理費用。
■本土研究社認為,雖然香港情况不盡相同,但棕土帶來的環境影響和水土改變,從未有進行正式和全面性的研究,將來追究責任和運用棕土時,可參考美國的責任釐清制度。
■如推行資助和貸款計劃,可參考美國的審批準則,要求發展棕土計劃要顧及社區的需要和強調公眾參與,令當地居民都能獲益。
英國——棕土泛指因產業轉型而閒置的用地,要點:
■面對住宅及商業樓宇需求增加,英政府於1998年訂下全國目標,所有新建發展,60%應建於棕地之上。此後,英國地區機關將其地區的棕土列為優先發展項目。
■ 針對處理業權複雜及費時問題,引入《地區發展令》,精簡及加快棕土的規劃審批程序。
■早年建立棕土資料庫,助地方政府及公眾掌握土地運用情况,較有系統解決棕土問題。
文﹕李佩雯
圖﹕資料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