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石頭達人﹕地質學與「土地問題」有關?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5日 06:35
2016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住在水泥鋼筋築成的石屎森林,活在材質一式一樣的小盒子裏,踩在磚頭鋪就的行人路,我們也許有時會忘了,人類都生活在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其實由不同的岩石組成。


即便是水泥,也是由石灰石等原材料煉製而來。


「所有建築都是由地上建出來的。」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生關朗晴(Jessie)說。


由一塊土地是否適合建屋、可以建多少層,到打樁要打多深,斜坡要怎麼鞏固,其實都是「土地問題」,走到山上、海邊,你會發現,單是香港的郊野公園,已有許多不同的石頭和地貌。


細看,每塊石都有各種顏色的礦物、紋理,而不同的石頭,受壓度、化學反應不一,形成大相徑庭的地貌結構,例如岩石斷裂的斷層、因板塊運動受壓的褶曲痕迹。


而我們對地球了解有多少?

「我們在地球上生存,有需要了解多一點我們的地球,其實這很重要。為什麼現在地球有這麼多問題,像是氣候變化、自然災害?我覺得,你要了解背後的問題怎麼形成,才會想到接下來有什麼解決方法,可以緩和這些問題,由問題的根源入手,而地球科學就可以讓我了解多一些。」


研究 25億年岩石演化

二十二歲的Jessie畢業於地球科學系,主修地質學。通常本科生的研究甚少可以在學術期刊發表,她的畢業論文卻獲國際學術期刊《岡瓦納研究》(Gondwana Research)刊登,題目是研究中國華東河北省(冀東太古宙高級變質岩區)二十五億年岩石的變質演化,確定了東太平寨地區的二十五億年基性麻粒岩是如何「煉成」的。


首先要懂得分辨岩石

「地球有三大岩石(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首先你要分辨是什麼岩石,如何形成了這地形、地勢,從而慢慢追蹤到四十六億年前整個地球怎樣形成。」火成岩是岩漿冷卻形成的岩石,沉積岩由岩石的風化物和火山噴發物沉積而成的岩石,變質岩是所有岩石,因熱力及壓力產生化學變化,變質而形成的,Jessie研究的麻粒岩,就是變質岩的一種。「變質岩是經溫度、壓力變化而重新形成新的礦物,從而組成新種類的岩石,它們能形成好多不同的礦物,而且比起其他的更漂亮,更多種類。好多有顏色的寶石也是變質岩來的。」


「我鍾意石頭」 選上地質學

她對地質學的興趣,始於中學年代。「我鍾意石頭,或與自然地理有關的東西。記得中學時去野外考察,在路邊見到一塊石頭,同行的人當中,有人看幾眼,就認得出它裏面有什麼礦物,估計到它如何形成。我覺得那些人好型!」她笑着說。Jessie自小喜歡運動,「我喜歡四處逛,而地質學可讓我看得多一點,多出去野外考察,因此選了地質學」。


不過,她也因為野外考察弄傷了腳,幾乎做不成畢業研究。


她的論文指導老師趙國春教授,是研究變質岩成因的專家。「他是華北一個龐大研究項目的專家,團隊很大,我跟着他(做畢業論文)就很順勢做他的專業領域。而且他的研究還有許多部分沒做,我的論文能幫上一小點忙。」選擇做河北地區,也是趙教授的建議。「其實這地方的研究價值很高,但八十年代做過初步研究後便停頓了,因此,他着我用新方法研究這地方。」


收集岩石樣本

研究的第一步是收集岩石樣本,她卻在出發前弄傷了腳,無法成行。


「畢業論文要求學生自行收集樣本,三年級的暑期期間,趙教授着我跟他一起到華北收集樣本,但我六月時去了美國一個月野外考察,因行得太盡,膝蓋韌帶移位。」Jessie告訴趙教授,自己無力走路,也不能走太斜的。對方回覆:「不行,不如你另找導師。」傷心了兩天,趙教授又發電郵:「其實我好後悔,因為你的腳受傷不是你的錯,不如我為你拿樣本,但往後的工作你自己完成。」


Jessie說,課程要求學生自行收集資料,不過就算沒有親身去野外取樣本,她之後自行用儀器做分析,也符合條件,研究就這樣開始。


如何分辨礦物

趙教授拿回約二十個岩石樣本,Jessie將樣本磨成薄片,選了其中十一塊研究。「第一步要用顯微鏡,分辨這塊石有哪幾種礦物,因不同的礦物組合組成不同的石。接着要看礦物之間的關係。」她舉例,若是有紅色的礦物包住了白色的,就代表白色的礦物較早形成,因紅色的是其後因化學反應轉化而成的礦物。


「變質岩由溫度、壓力轉變而形成,過程好漫長,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分階段轉變。你拿到的樣本,是它最後的模樣,你要研究它經過什麼過程,周邊的環境有什麼轉變,才變成現在般。」


運算模型 追溯起源

三年級寒假的兩個月期間,她每天回實驗室看顯微鏡五、六小時,她笑言:「不可看太久,會頭痛。」初看時,每塊樣本看起來都差不多,唯有向實驗室內的學長學姐請教。「有時兩塊樣本看來很不一樣,但其實都是同一種礦物,這都是靠經驗分辨。」最後,她判定了十二種礦物,將樣本噴上炭來導電,放進電子探針儀器,測試出每隻礦物的化學成分,從而初步判斷這些礦物是在什麼壓力及溫度中形成。


接着,她將數據處理、校正後,輸入近年開始受學術界認可的運算模型軟件THERMOCAL,更準確地計算不同的礦物組合在什麼情况下形成。「我初步畫出了什麼條件會形成什麼礦物,但因範圍太大,(不同礦物的形成溫度)相差幾百度,便要再計算,收窄結果。」


期刊發表的原因

最後,她綜合THERMOCAL的運算結果,及周邊環境的岩石結構,推斷河北地區的麻粒岩是因等壓冷卻而出現逆時針變質,從而推算出變質岩的構造源於大量幔源岩漿所引起的底侵作用。「其實我的研究不是極重大的發現,但為何發表到,首先是因我研究的地方好重要,其次是用了較新、受國際認可的模型推算,而以往地質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程式計算,無咁準確。」她笑說,最後數個月寫論文的日子十分辛苦。「每天做到凌晨兩、三點,中午又起來去上課,下了課,又回家繼續寫,但現在看,這些都是值得的。」


「爆林」 就像《人在野》

回想當初,Jessie因腳傷而幾乎做不成畢業研究,原來,地質學的野外考察可不輕鬆。


「我們去行,通常不會走平常人們走的路,因你要找一些外露的石頭,一定不會沿開墾了的路找到。我們是俗稱『爆林』,劈開周圍的樹木,『爆』入樹林中,真的好恐怖。」她笑言,受傷的一次,正是去美國蒙大拿州,過了二十三天,「真的像《人在野》般,有響尾蛇,有黑熊!我們只是望住指南針,向西北行,就這樣向着西北行,因四周沒有路,也不會認到任何路。我們要行好斜的山,斜坡有差不多50度,還有好多碎石,跟西貢蚺蛇尖差不多」。


響尾蛇黑熊「相伴」

他們每早駕車約一小時到研究地點,然後分成小隊,考察數平方公里的地方,畫地質圖,「例如那裏有什麼石,經歷過什麼地質變化等。我在那裏見過蛇,當中還有響尾蛇!好長,有一個小碗般粗,我們想,若不幸被蛇咬就無得救,因為我們都身處山頂,幸好最後無這些事發生。還有助教見過黑熊!」


香港有超級火山

不過,其實不用到外國,彈丸之地如香港,也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土木工程拓展署考察多年後,於二○一二年確認新界東南部的糧船灣有個超級火山,直徑長達十八公里,在一億四千萬年前最後一次爆發,形成大家熟悉的香港特色地貌:六角柱石。當年負責研究的地質學家之一,是Jessie的學姐。「其實香港好特別,其他地方沒有這麼高、這麼大型的火山,香港這麼小的地方,有這種東西,真的很厲害(impressive)」。


為何形成六角形?

她說,糧船灣附近有許多六角柱石,而六角柱石是火成岩。Jessie說,香港的石頭多是火成岩,「西貢一帶有許多這麼大、這麼高的六角柱石,就是因為有超級火山。為何有六角形柱石是六角形?若你對環境有興趣,你會想知多一點。為何不是三角或四方形?當四周環境冷起來,因為好急劇的冷卻,它們會集中向中間收縮,最快冷卻出來的形狀,就是六角形。」


地質學,說到底是關於地球的學問。小小一塊石頭,看似平凡,卻是地球四十六億年歷史的一部分。我們對居住的星球,了解有多少?


文﹕黃熙麗

圖﹕林俊源、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sundayworkshop@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