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人買人幣 望升值多於投資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08日 05:35
2010年11月08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海通在今年8月,率先在港發行人民幣基金,名為「海通環球人民幣收益基金」。該隻基金的投資對象是香港及內地的人民幣債券,當時海通曾表示募資上限為50億元。

林涌接受訪問時沒有評論是否已滿額,只是說反應非常好。他說不怕其他同業推出人民幣基金競爭,反而這類產品要多,回報才有機會提高。

產品要多 才可提高回報

海通推出這隻基金時,寄望可以利用「小QFII」到內地買債券,但結果「小QFII」遲遲未獲批。這隻基金若在香港買人債,暫時選擇有限。據業內人士指出,有中資金融機構已準備就緒推人幣基金,但香港證監會現在對批出新基金態度審慎,所以海通的基金之後,就只有恒生(0011)推出了人幣基金。

林涌說,現階段企業及個人手持人民幣,目標旨在等升值,並非想用作投資。他說早前做過一項調查,得出的結果是,公司和個人兌換人民幣,傾向存在銀行不動。「如要冒風險或投資,不用兌人民幣,直接用港元買股票便足夠。」

因此,林涌認為在眾多人民幣產品中,人民幣債券會較符合大眾的投資理念,因有穩定回報、可分散風險,亦可受惠於人民幣升值。

未有足夠人民幣認購股票

至於人民幣股票,林涌相信要時間發展,因為即使現在有人民幣新股上市,機構也難有足夠的人民幣用作認購人民幣股票。

他相信人民幣產品的發展要一步步來,當市場上有更多人民幣產品,內地可能會放出更多人民幣資金,機構亦有條件推出更多不同的人民幣產品,產品選擇愈多,在市場供求推動下,產品便有條件提供更吸引的回報。

■後記:

林涌是中國高校聯金融協會的其中一名副會長。高校聯成員是一群在內地成長、現於香港金融業舉足輕重的人物。協會在2008年9月、正當金融海嘯高峰時成立。創會主席是前總理朱鎔基的女兒、中銀香港(2388)助理總裁朱燕來。

高校聯成立其中一個宗旨,就是促進香港與內地海外金融界的交流。早前該會出版了《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新機遇》一書,談及香港發展人民幣務的機遇。林涌亦有在其中撰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