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施政報告回應 公共醫療訴求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1月04日 05:49
2010年11月04日 05:4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醫療保健水平及資源分配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質素,社會發展又會影響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10月中,特首曾蔭權宣讀2010/11年度施政報告,為來年的公共衛生政策定下藍圖,當中能否對焦及回應社會當下對公共醫療衛生的訴求?

2010/11年度《施政報告》有關公共醫療的段落,首句就是「本屆政府承諾增加公共醫療開支,改善醫療服務,過去幾年累積投放的額外資源達137億元。政府會繼續落實到2012年將醫療衛生開支增加至政府經常開支百分之十七的目標」。究竟這些醫療衛生開支用在哪?

醫療融資

社會訴求︰

「回歸後,特區政府委託美國哈佛大學做顧問研究,1999年報告書指醫療融資改革不能再拖下去。在財政制約下,不斷增長的公共醫療需求最終只會導致服務質素下降,以及一些專科服務的輪候時間延長,驅使部分中產人士不能不考慮轉用私營醫療,可是後者收費往往嚇人,若非享有私人醫療保險,根本不是一個現實的選項。時至今天,經歷近20年的蹉跎後,社會民情不接受任何強制性醫療保險或儲蓄制度,似成事實。」——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

背景資料︰

本港現有約三分之一人口、即242萬市民已購買各種醫療保險,每年涉及近100億元保費,其中包括157萬市民自掏腰包付53億購買個人醫療保險。另外,用於私營醫院服務的開支持續上升,2006/07年度達71億元,其中市民直接自掏腰包支付28億元,醫療保險支付35億元。

施政報告﹕

政府提出自願參與醫療保障計劃,目標是由政府規範私營醫療保險及醫療服務。政府會考慮動用為醫療改革預留的500億元,提供誘因,鼓勵市民早日參加計劃,並為參加者日後的醫療保障提供資助。

藥物監管

社會訴求﹕

「藥廠牌照被取消,但藥物註冊繼續,是嚴重漠視市民安全,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凡藥物皆有毒性,若藥物出現問題,間廠都無咗,可以點追?」——早前有報章揭發至少有51間已取消牌照的藥廠,原生產或持有的中成藥仍可繼續註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認為《中醫藥條例》漏洞絕不能接受

背景資料﹕

目前執業中醫向市民所提供的服務約佔本港總門診服務的22%。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在2010年4月至10月的半年內,嚴格取締了近160間不符合發牌要求的過渡性中成藥製造廠。持過渡牌照的中成藥廠由2010年初的340多間大幅減少近半,只餘下175間,當中24間轉為持牌。

施政報告﹕

•加強中西藥物的監管制度

•2010年底分階段實施有關中成藥的法律條文

•與業界商討,為推行製造中成藥必須依循「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訂定時間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