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WF首在米埔拍下 近危歐亞水獺長青網文章

2016年07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7月30日 06:35
2016年07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米埔濕地除有候鳥在泥灘覓食,亦是多種哺乳類動物的棲地。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首次在米埔拍攝得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的歐亞水獺,又表示華南地區內僅米埔后海灣一帶錄得其蹤迹,但擔心該處發展減少水獺的容身之處。


世界保育聯盟憂發展減棲地

WWF於2015年在米埔展開為期兩年的「香港濕地生物多樣性普查」,包括觀察哺乳動物的分佈,至今已在保護區內發現24種陸上哺乳動物,達本港哺乳動物品種數目四成。該會香港濕地生物多樣性普查項目經理王偉東表示,過去一年在米埔安裝多部紅外線熱感動感相機,每當相機感應到鏡頭前方有動物經過便會連拍,由於相機不會發出閃光,故即使視覺敏銳的夜行動物亦不會被干擾,結果今年3月在基圍內拍攝到稀有的歐亞水獺,屬該會首次。


米埔幾成華南唯一棲地

王偉東續稱,紅外線相機可一次連拍10張相,但僅得兩張發現同一隻水獺的蹤迹,估計當時該水獺正在魚塘旁邊急速跑過。他形容歐亞水獺相當「怕醜」,一般居於鹹淡水交界,后海灣的鄰近發展令水獺的居住選擇減少,「米埔自然保護區看來是香港唯一適合的」。他又表示,普查亦同時在保護區內發現紅頰獴、豹貓等,亦有小靈貓哺育幼子的場面,冀下階段的普查攝錄哺乳動物生活片段,並進一步發掘哺乳動物的出沒地點。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表示,歐亞水獺分佈地點廣泛,但每次出沒的數量不多,亦因分佈太散而一直難以集中研究,「知道香港有(歐亞水獺),但具體數據不多,數量亦估不到」。


圖﹕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